宋四家“苏黄米蔡”
说到宋四家,必然说到“苏黄米蔡”,今天我们主要说一下“苏米”二人。
在宋文人学士,不能仅单方面的把书法写的好单列出来,像现如今一样有什么书法协会,书法家。古代能评为家的多以人品,文品,也就是在文学,能力上比较突出的人,诸如唐宋八大家的产生,就有明确的文献记载。
一,初入官场
苏轼入仕,靠的是才华震惊朝野,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乐,样样精通,而入仕途后,民生政绩突出。而米芾入仕,则靠其母亲对皇帝有恩赐官,进入官场后也属于“混日子”公职人员,没有什么政绩,其书法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也就等同于文员吧,要是现如今电脑普及,怕没事可做。
二,做人做事
苏轼性格天真,做事无所畏惧,米芾性格不坏,但是有其母和皇家关系就是一痞流氓,怎么说呢?
例如苏轼虽然与王安石在变法上有意见分歧,甚至被贬,但苏轼打心里佩服王安石,因为他认为其干的事情是为国家为人民的。而米芾,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拍蔡京马屁,为什么米芾是“宋四家”唯一会去拍蔡京马屁的人?米蔡二人开始都不得志,蔡京得志后,米芾自己也渴望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苦于无人引荐。米芾选择去与蔡京同道,也只是为自己官场得意而为,坏事什么的,米芾这没去干过。
三,苏轼与米芾交情
元丰五年,苏轼被贬黄州,米芾和董钺和杨世昌苏轼一同去拜访苏轼,这一年,米芾45岁,米芾31岁;米芾这次拜访,有点像杜甫去拜访李白,是带着崇拜感去的,米芾在《画史》里说:“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竹枝、一枯树、一怪石见与。”通过这次拜访,还是能看出米芾品性的,虽有痞流氓之气,但也不坏,不是什么势利小人。
当然,苏轼对米芾也很尊重,两人会面后,苏轼对米芾推心置腹讲了书法上的好多事,米芾也听了苏轼的话,“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1101年,宋徽宗上台,米芾时来运转,这一年苏轼64岁,米芾50岁,而饱经磨难的苏轼从岭外回归,来到南京,见到了米芾。这一次见面,是苏轼肯定米芾书法,这二人对话如下,苏轼说:“有元章在。”米芾说:“某尝北面端明,某不敢。”苏轼拍拍他的背:“今则青出于蓝矣。”米芾自语道:“端明(苏轼官职)真知我者也”。同年八月,苏轼去世。
四,书法上成就
苏轼的《寒食帖》天下行书第三之誉,米芾《蜀素帖》天下行书第六,主要因素取决这二人的阅历、才赋、品性等。
现在国展什么的,十个人就有八个人交米芾书法一路的作品,另外两个,一个交魏碑作品,一个交狂草作
品。不知能给您带来什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