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一路,在上海市黄浦区西北部。北起延安中路,南至淮海中路。长590米。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筑,名圣母院路(Route des Soeurs)。民国32年(1943年),改名象山路。民国35年,改名中正南一路。1950年,以江西瑞金改今名。
延安中路瑞金一路西南角口袋公园
在延安中路瑞金一路西南角,有一块空地,现在是一个口袋公园,附近居民可以在这里锻炼、散步。
历史上,这里曾经是个私家园林,主人是曾出任上海县知事的宁波人范回春(1878-1972)。他的豪宅——“范宅”就在园林中,当时的门牌号是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2号,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1925年4月,范宅里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九世班禅大师。
第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1883-1937年)
1925年4月,九世班禅大师应孙传芳之请赴上海、杭州传法。4月29日下午,班禅大师一行到达上海,被安排在圣母院路2号下榻。原来准备借哈同花园作为休息场所,但是主人没有同意,遂由前次曾到北京欢迎班禅的张啸林代为赁定圣母院路2号范宅作为临时招待所。于是圣母院路2号门前张灯结彩,以迎贵客。
1925-04-30《申报》报道班禅到沪情形
班禅大师在此就待了两个晚上,4月30日下午,班禅应张啸林等之邀请,在圣母院路2号范宅欢宴,并有共舞台之堂会,5月1日上午即乘专车赴杭州。5月8日,班禅回沪,仍在此休息,至10日,即乘新江天轮专程赴普陀。
1925-05-01《申报》
听闻班禅大师光临上海,人们纷纷前往其下榻处圣母院路2号范宅前等待大师现身,以期一睹大师风采。人群中就有一位沪上速写高手——黄文农,黄文农是著名漫画家,与丰子恺齐名。1925年5月1日《申报》上就刊登了黄文农绘制的班禅的手绘图(见上图),他就在圣母院路2号前观看了班禅到达时的情形片刻,就抓住了人物的面貌特征,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人物的形貌。
1928-07-18《申报》上梵王宫花园大饭店开幕广告
三年后的1928年7月18日,梵王宫大饭店在圣母院路2号开幕。据《申报》记载,饭店占地十余亩,有假山,有清溪,亭台楼阁,无不具备。礼堂宽广矞皇,房间精雅优美。附设之跳舞场,筑于茂林之下,泉石之旁,宽敞清雅,尤为特色。
1933-09-09《申报》上“大千世界”开幕的消息
又过了五年,1933年9月9日,法商“大千世界”游艺场在圣母院路2号开幕。12月1日,由法国巴黎大学建筑工程师兼美术家张非凡设计的舞厅,在小玉峰原址开幕。
1937年8月淞沪抗战期间,中华黄卍字会在“大千世界”设立难民收容所,收容难民达一千五百人。
1948年航拍图上圣母院路2号及场地
据《申报》记载,上世纪10-20年代,与圣母院路2号一街之隔的圣母院路17号曾是荷兰驻沪总领事署及官邸所在地。
荷兰驻沪总领事雷务,1921年4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此官邸去世。雷务去世后,由丹尼尔斯代理总领事。这一年的6月,共产国际代表荷兰共产党人斯内夫利特(马林)来到上海,在此之前,丹尼尔斯代理总领事接到报告,要求对马林一行在上海的活动进行监视。
如今,圣母院路17号建筑已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无迹可寻。
瑞金一路99弄4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134 瑞金一路99弄4号花园住宅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一路99弄4号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根据上面的行号图,瑞金一路99弄4号花园住宅其实就是巨籁达路(今巨鹿路)233号“蘧庐”。
陈子展杂文集《蘧庐絮语》
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的文学史家、杂文家陈子展(1898 - 1990),上世纪三十年代曾在《申报自由谈》上,以“蘧庐”主人身份陆续发表了系列杂文。
1934-02-27《申报》上发表的陈子展的杂文《蘧庐诗话》
就是不知道这里的“蘧庐”与陈子展有没有关系?目前这里为幼儿园所用。
新锦江大酒店
在新锦江大酒店的地盘上,根据行号图上所标(见下图),原来有一座教堂(长乐路165号),一所学校(瑞金一路90号,SANCTA SOPHIA SCHOOL),以及一间酒吧(瑞金一路100号,SILKHAT BAR)。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据记载,波兰、匈牙利的侨民经常在这个教堂里集会、活动。
1948年航拍图
从1948年航拍图上可以看到这些建筑的影像(红色圈内)。
1930-07-12《申报》上圣母院路100号内拍卖广告
据《申报》资料,瑞金一路100号原来曾是波兰商务总会,后来俄国人经常在此聚赌,波兰领事官发觉后,向法租界当局抗议,遂行封闭。
瑞金一路118弄17号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10 瑞金一路118弄17号住宅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一路118弄17号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上瑞金一路118弄16、17号
瑞金一路118弄17号与16号,是两栋一样的公寓楼。高四层。清水红砖外墙,框架结构。平面和立面都呈矩形。
瑞金一路118弄
瑞金一路118弄除了16、17号两栋独立的公寓外,另有两排里弄建筑,门牌号是1-15号,18-33号。
弹词演员张鉴庭(江苏无锡,1909~1984)生前曾经居住在瑞金一路118弄4号。
原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邝翠娥(广东番禺,1897~1968)曾居住在瑞金一路118弄24号。邝翠娥是消化内科专家,二级教授。1921年赴美学习,1926年毕业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医学院,并获医学博士学位。1927年回国后,在上海行医。1942-1952年任上海女子医学院内科教授、西门妇孺医院院长兼内科主任。1953年调上海第二医学院任内科学教授、广慈医院内科副主任。
瑞金一路121弄高福里
瑞金一路121弄高福里,建于1925年。有楼房104幢。
1935-10-05《申报》
中华民国记者、翻译家谢福生曾经居住在圣母院路高福里(今瑞金一路121弄)43号。1935年10月4日谢福生因病在寓所去世,见上面《申报》报道。
谢福生(英文名F.M.Jefferson),曾任上海总商会英文秘书,当年只要有英美人士来上海演说,都由谢福生同步口译。
民国15年(1926年),谢福生创办了英文《公论西报》(又作《公论报》)。同年,孙传芳在江西败给国民革命军,该报在孙传芳的照片下题有英文“The setting sun”(没落的太阳),再加上谢福生平时不肯忍气吞声,从而招致孙传芳忌恨,密令淞沪警备司令李宝璋将谢福生拘押至军署,拟处以死刑。幸亏上海日报公会主席史量才等人向孙传芳力保,才使谢福生免遭枪决,但仍遭拘禁。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上海后,谢福生方才获释。后来被选为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委员。
高福里43号
高福里33号曾是松江人李缘漪三十年代开设的中医诊所。早年李缘漪曾出任驻朝鲜总领事馆主事,兼代理镇南浦领馆务。驻朝期间就治病救人,回国后悬壶海上,并著书立说。著有《国医指南》一书,由新文化书局发行,销路颇广。
1932-10-18《申报》报道陈独秀等被捕经过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彭述之等人因发表抨击日本侵华及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的文章、宣言和传单,被国民党上海市公安局以违犯《国民紧急治安法》名义逮捕入狱。被捕人员中有一位叫濮一凡(招商局秘书长编译员),居住在高福里222号。濮一凡是托(托洛茨基)派组织成员,被捕当天巡捕在其住所搜出共产党文件三十余种。
爱司公寓今貌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LW-J-001-III;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44 爱司公寓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原名称/原(曾)使用单位:爱司公寓;现名称/现使用单位:瑞金大楼
地址:瑞金一路150号
层数:7层;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建造年代:1926年;保护类别:三类
爱司公寓(Estrella Apartments),摄于1927年
瑞金一路150号,原为爱司公寓(Estrella Apartments),是上海早期公寓建筑。邬达克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7年4月竣工。带有法国文艺复兴风格。立面间隔布置强调竖向构图的凸形窗,窗设竹节状细圆柱。上部双重檐口间设半圆券的三联窗以水平线条相连。
爱司公寓底层的商店,摄于1936=1949年
建成初期,公寓屋顶建有花园两所,一所仿西班牙式,一所专供儿童游玩,底层则是商店。
王汉伦(1903-1978)
中国近代女演员王汉伦曾经居住在爱司公寓二楼。王汉伦,江苏苏州人。中国第一代电影明星。早年曾在上海教会女校圣玛利亚书院读书。1923年由任矜苹介绍加入明星影片公司,在《孤儿救祖记》、《玉梨魂》、《苦儿弱女》、《一个小工人》等片中担任主角,以擅演悲剧而出名,在当时曾产生过较大影响。以后曾先后加盟“天一”、“长城”、“新人”等影片公司,主演了《电影女明星》、《弃妇》、《空门贤媳》等片。1929年,她自组成立汉伦影片公司,拍了一部《女伶复仇记》后就宣告结束。1930年,王汉伦激流勇退,告别影坛,以开办美容院维生。建国后,她是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成员之一,1978年病逝于上海。
瑞金一路151号上海市向明中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945190000084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旧址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一路151号
向明中学“震旦楼”今貌
1925年,玛丽·谢尔顿(Mary Sheldon)和康奇塔·能理(Conchita Nourry)从日本来到上海,探讨在上海建造一座圣心教堂的可能性。在拜访了耶稣会士之后,他们得到了耶稣会士的鼓励。这次探索上海的旅程非常成功。随后宣布,1926年将在上海建立一所修道院——也是圣心会在全世界的第151座修道院。康奇塔·能理修女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赉安洋行的两位创始人
修道院建筑由法国的赉安洋行负责设计,赉安洋行(Leonard & Veysseyre, Leonord - Veysseyre - Kruze)是由亚历山大·赉安(Alexandre Leonard)和保罗·韦什尔(Paul Veysseyre)1923年创办的。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赉安是与邬达克齐名的建筑大师,在上海留下了众多建筑杰作。
1926年7月初,经过考察,修道院建筑地址选在了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蒲石路(今长乐路)、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间一块约3万平方米的“沼泽地”。1927年3月15日举行了破土动工仪式,1928年春工程竣工。
圣心修道院南立面(1928年,由Leonard 和 Veysseyre设计)
当初大门开在了热闹的霞飞路上,建筑物的中间设有一座高耸的类似中国的“亭子”,亭子上方立有一个十字架,体现出建筑的教会属性。
圣心修道院北立面(1928年,由Leonard 和 Veysseyre设计)
这是圣心会在中国的第一座修道院,从此这幢房屋就成为修道院修女生活、修行的地方。
10年后,为了扩大教会事业,上海圣心会修道院决定在老建筑西首增建一所新建筑,由圣心会修道院创办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及其附属中学合用。
这一次,修道院邀请了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新楼的平面为U形,开口向南,与赉安洋行设计的旧楼呈垂直分布,并且在三楼相连结。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从上面的行号图上可以看到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平面形状,这时的正门已经设在蒲石路(今长乐路)139号。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Aurora College for Women)和圣心修道院(Convent of the Sacred Heart),摄于1934-1945年
据《申报》记载,1939年4月29日,位于蒲石路181号的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亦称震旦大学女生部)新厦落成,举行了开幕典礼,正式开放。开幕典礼首先由震旦大学校长胡文耀、文理学院院长能理(Conchita Nourry)举行剪彩。后由胡校长及震旦学院院长瑞阿孟分别发表对该校前途的简短演说后,即引导来宾参观新厦,招待茶点后散会。
1939-02-01《申报》上介绍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概况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创办于1937年秋季,为上海圣心修道院所创立,名义上则隶属于震旦大学。院长为圣母能理(译名 Rev. Mother Conchita Nourry),法国人。创办伊始,仅设文科,入学者共27人,暂借圣心修道院余屋为教室及宿舍,后在院之西首余地自建四层大厦。“八·一三”战起,工程中断,直至1938年春季复工。1938年暑假,增设理科。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大礼堂),摄于1939-1940年
校舍设施
圣心修道院占地极广,划归学校部分者约25亩。新校舍工程由利源合记建筑公司承建,邬达克设计。需要费用约一二十余万元。校舍式样呈U字形,东端为大礼堂,可容一千人,并有演剧舞台设备;中部及西端共分四层,上层为寄宿舍,每舍容四人,均有冷热水管及水汀设备;三层为中学部教室;二层为大学部教室及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学生接待室、教员休息室等;下层为饭堂、图书室、衣帽室、办公室及家政实验室等。其设备之周详、布置之精致,当为沪上所罕见。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摄于1939年(包括教室和学生宿舍)
院系组织
该院分文、理二学院,其主要学科属于文学院者有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教育、历史、经济、艺术七系,另附政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体育学五系为辅系,其主要学科属于理学院者有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地理学五系,共学生八十九人。附设两级中学,先开高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两班,共学生九十四人。
教授阵容
本学期一年级所开课目:文学院必修课的十二门,理学院必修课的十一门。其所担承课目之教授姓名如后:唐玉珠(英文、地理),赵尔谦(教育、经济、哲学),黄朴(国文、历史),陆禹言(物理),顾翼东(化学),陶桐(化学),孙增庆(数学),郑笑容(经济),贝如玉(法文),高乐来(法文),卫凡希(德文),陆琮(体育),艾嫘邦(救护学),林集英(艺术),允教谦(化学物理实验),陈吴剑群(家政),童传端(化学实验),林君和(英文)。内女教授十一人,男教授六人,其中西籍者六人,大都为圣母焉。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的美国修女和中国学生,摄于1939-1949年
经济状况
该院经费来源,除每学期学费收入外,因未有固定基金,不敷甚大,故建筑设备一切巨额支出,暂由圣心修道院负担。对于该院院务发展,亦并不因经济限制而受影响也。
1952年,震旦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设女子初中部两校合并,校舍设在女中原址,改名为向明中学。
长乐路139号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大楼(原圣心修道院主楼)今貌
1952年至1977年间,圣心修道院主楼由上海市委党校所用。1978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院迁入;1982年,上海社科院对大楼进行改扩建,增至五层,至今建筑主体保护完好。
卜邻公寓今貌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310103805190000331 卜邻公寓 民国 瑞金二路街道
地址:瑞金一路157~173号
卜邻公寓今貌
卜邻公寓建于1912-1936年,由美商普益房地产公司投资,公司亦一度设于该公寓内。公寓为混合结构,共六层。其中公寓房为四层,住宅为两层。房屋质量和内部设备均属上乘。红砖外墙,层间为白色面砖。方形玻璃钢窗。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
秦怡(1922-2022)
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秦怡曾经在卜邻公寓居住。
1948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
从行号图上看到,当年瑞金一路165号后面是“绿灯网球会”及网球场。
据《申报》资料,“绿灯网球会”1925年创办。原来场地在新闸路,因不敷应用,1940年迁往法租界圣母院路霞飞路口,有五个球场。
“绿灯网球会”组织的比赛中,“父子”比赛独具特色。以1947年10月18日举办的一场为例,共有二十四对父子参加比赛,其中不乏有像胡筠籁、许崇智等的沪上名流。当年这两位都已经61岁了。他们的后代中像许崇智公子许培元技术精湛,他曾连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冠军二年。
铁尔登和梵恩斯在上海比赛的情景
这里还曾是美国网球巨星铁尔登(William Tatem Tilden)和梵恩斯(Ellsworth Vines)两度来沪进行表演比赛的场地。
William Tatem Tilden II (February 10, 1893 – June 5, 1953)
威廉·泰特姆·铁尔登二世(1893年2月10日-1953年6月5日),绰号“大比尔”,美国男子网球运动员。他经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网球运动员之一。从1920年到1925年,铁尔登连续六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他赢得了15个主要单打冠军,包括10个大满贯赛事、1个世界硬地锦标赛和4个职业大满贯赛事。他是第一个在1920年赢得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冠军的美国人。他还创纪录地赢得了七次美国锦标赛冠军(与理查德·西尔斯和比尔·拉内德共享)。铁尔登在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主宰了国际网球世界,在1912年至29年的18年业余生涯中,他赢得了192场比赛中的138场。他拥有多项网球历史成就,包括职业生涯赢得比赛的记录和职业生涯在美国全国锦标赛上的获胜率。在1929年的美国全国锦标赛上,铁尔登成为第一位在一个大满贯赛事中进入10场决赛的选手。他在大满贯赛事中的十次决赛一直保持着纪录,直到2017年,罗杰·费德勒第十一次进入温网决赛。
1936-11-05《申报》报道铁尔登和梵恩斯在沪首次表演
据《申报》记载(见上图),1936年11月5日,铁尔登和梵恩斯等一行,在完成了日本的表演赛后,乘林肯总统号轮抵沪,当晚下榻国际饭店。6日下午,应旅沪葡籍职业网球家卡那凡洛之请,在圣母院路(今瑞金一路)153号卡那凡洛球场出席表演。表演的项目:
(一)铁尔登对梵恩斯(单打);
(二)戴明发/王秒松对蔡侯发/王妙兴(双打);
(三)铁尔登/陶毛囝对梵恩斯/卡那凡洛(双打);
这次表演,主管机关曾向某保险公司保有雨险二千元。当天虽下雨,而比赛照常举行,保险公司额手称幸。
11月7日晨,铁尔登和梵恩斯一行搭原轮林肯总统号南下赴港。
1936-11-25《申报》报道铁尔登和梵恩斯在沪二次表演
11月24日晨,铁尔登和梵恩斯由菲律宾再次抵沪。抵沪后,径赴汇中旅馆休息。下午在圣母院路球场作二次表演。这次天气晴朗,观众更为踊跃,球场四周洋房窗口及洋台上之“隔岸观火”者,亦不在少数。
卡那凡洛24日晚在杏花楼欢宴铁尔登和梵恩斯。当夜铁尔登和梵恩斯等仍登原轮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