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龙游县属于哪个市(浙江龙游8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

2024-11-28 10:39:54  作者: 古村记 

浙江,衢州,龙游。

龙游历史悠久,商周时建有姑蔑古国,秦于姑篾之地设太末县,为龙游建县之始。明清时龙游商帮属于活跃于商坛的中国十大商帮之一,为这里留下了许多古朴美好的旧日繁荣痕迹。

一起来看龙游名列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全部8大古村落,你去过几个?


1 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名列第1批中国传统村落。这是一个古朴秀美村落,清溪穿村而过,临水古韵人家,如桃源之地。



村旁饭甑山海拔660余米,一峰独立,气势峻伟。三门源村坐落在山峰下。因为进出村庄要经过三道屏障,分别是象山狮山,文昌阁寨门,青龙山和白虎山,另外穿村而过的碧溪溪水又为塔石溪的源头,故名三门源。



三门源村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北宋末年。据说翁氏为躲避方腊之乱,迁居龙邱三门源,开三门源聚居先河。叶氏族人因卜宅至于此地,其先祖文彬公为第一世祖。如今,村内住户基本为翁姓和叶姓。



三门源群山环绕,仅有南面与金衢盆地相接,清澈碧溪的一泓溪水依山势自北而南穿村而过。碧溪两岸,旧时商号店铺,宁静了村落旧时繁华痕迹。整个村落的建筑布局,与周边的地形、溪流完美结合,古朴宁静,风光尤其宜人。



这里的古朴民居依山沿溪而筑,以明清建筑为主,保留了徽派民居与江南民居的特色。村中建筑群房一体,具有错落有致的马头墙,曲折幽静的卵石巷道,独具一格的粉墙黛瓦。


2 衢州市龙游县塔石镇泽随村


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泽随村保留了密度极高的明清古屋,古韵静美。入村可见八卦形的上下湖泛着粼粼涟漪,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在古宅的马头墙下,光滑油润的石板巷幽静古朴。


泽随古村始建于元大德年间,至今仍保存着128座明、清、民国时期建筑,有宗祠、民居、店铺、古井、池塘等。其中明代建筑28栋,古代建筑以"珠峰"为中心,以祖为纵向,以宗为横向,以上下湖为界线南北两侧分布。


村落这些古建筑建筑鳞次栉比,环绕二口水塘布局建造,水塘的形状犹如八卦中的两条阴阳鱼。


村中主姓徐,是徐偃王后裔聚居地,到现在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徐姓祖先曾在村中建有总祠堂徐氏宗祠和十三栋支祠堂。现十三栋支祠堂仅存塘沿厅和龙穴厅两处。


泽随古村的木雕颇具看点,随处可见的精细木雕,饰以彩绘、墨绘,有的更是砖、木、石三雕齐全,精美绝伦。有的木雕姿态各异,甚至多达五六个层次,极具立体感。砖雕、石雕也是泽随古村中可以遇见的传统装饰。

一幢幢古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乌黑而旧迹斑驳的瓦墙,村小巷中穿梭,让人感到宁静而古朴的悠远。高矮不一、风格统一的建筑。仿佛把人带回了百年之前。


3 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灵下村

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千年江河滋养的古朴村落。


早在春秋时期,灵山已成名镇,先于龙游域名出现,故而才有“先有灵山,后有姑蔑国”的说法。相传西周仁义之王徐偃王兵败后退居于此,境内现尚存徐偃王庙(祠)。


千年古村落灵下村,现存有明清古建筑80多栋,其中60多栋分布在灵山古街两侧。古商铺、古作坊和古民居具有典型江南地区传统,既有徽派建筑特色,又融入当地文化个性。


灵山古街在明末清初的时候是个繁华之地, 因为当时交通是水上交通, 漕运这块物料全部都是从水上过来的比较多, 灵山是松阳、遂昌物料下来必经的点 ,当时这里灵山港是很大的码头 ,这条街就是物料比较集中的集散点。


老街在过去每年都有很多集会、庙会,当时庙会还成了灵山人的相亲大会。


4 衢州市龙游县湖镇镇星火村

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龙游县东部的湖镇集镇上,湖镇俗称湖头,镇上的通济街俗称湖头街,而星火村占据古街道的三分之二以上,是旧时湖镇集镇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星火村也就是湖头老街。


湖头街一直是龙游东部的商贸集散地,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店肆井然,至南朝渐趋兴盛。唐贞观八年(634)设龙东乡湖镇里,时为里之治所,宋时又被称为白革湖镇,此后发展为金衢盆地腹心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通济街,也就是湖头老街被公布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星火村口的白革湖南岸,矗立着舍利塔,是湖头街历史的见证。据考证,始建宋前,北宋嘉祐三年即公元1058年,镇人江延厚重建。塔为六面七层楼阁式,高近30米,属典型的实心砖塔。每层每面均辟有壸门式佛龛,龛内供设汉白玉及铜质佛像,塔顶呈葫芦形,由青铜铸成。每层檐枋悬挂风铃,微风吹拂,铃声悦耳,是湖镇的标志性建筑。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头街沿白革湖南岸东西向分布,长里许,两端与官道连接。沿街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100余幢,大部分为明清建筑。走进湖头老街,两旁青砖瓦屋,牛腿挑檐,木棑门构筑成古老的店肆街面,商贸气息浓厚。整条街道横穿着几十条巷弄,幽深宁静。


这里历代为文化兴隆之地。唐末诗画僧贯休,曾以舍利塔院为别业,咸通年间在湖头街对岸建造石壁寺,并有诗作《湖头别墅三首》传世。南宋名臣范成大有从金华至龙游道中早饭于湖镇舍利寺的记载。诗人陆放翁游历湖镇时,曾以《夜行宿湖头寺》为题,抒发了“去国不堪心破碎,平戎空有胆轮囷”的感叹。王守仁曾以舍利寺为题写下多篇诗作。


5 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双戴村

位于龙游县沐尘畲族乡,名列第4批中国传统村落,一个大山深处别具风情的古朴村落。



这里有着“黄泥墙的部落”美誉。青葱翠绿与青砖黄泥碰撞,勾勒出乡间独有的恬静与自在。在双戴古村,黑瓦片,黄泥墙,鹅卵石铺成的小弄堂,家家户户面向弄堂,遵次排列。房屋外表非常朴素、宁静、美丽。


戴、陆为该村主姓。据《三元戴氏宗谱》载,始迁祖戴讃,字茂明,唐大中八年(854)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兼浙西兵马司御史,都总知衢州府事,值梁主篡位弃职不仕,父子退隐属邑龙丘之南,居史1150年。《金龙戴氏宗谱》载 ,始迁祖戴天熊,元末明初由徽州休宁县龙武村迁居龙邑南源万善乡三十二都十保金溪,是为第一始祖。居史680余年。又据《龙游陆氏宗谱》载,陆氏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从衢州迁龙游县城西南,清康熙初(1694)陆楷从县城迁三元戴,为三元戴陆氏始祖。


据记载,双戴村已有千年居住历史。散步村落里,可见房屋庭院,村道小巷,溪流山泉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宛若天成。以山岭溪流与它村相隔,自成体系,如入世外桃源之境。



现整个村落合计有黄泥房百余座,集中在芦坑﹑金鸡庵两个自然村。早年是黄泥墙,茅草屋。屋顶是用稻草盖成的,墙身均是泥土,用板筑俗称干打垒的方法垒成。盖屋的稻草和黄泥均是当地材料,冬暖夏凉。直到近代瓦片代替了茅草,黄泥房有了今天的黄墙黛瓦的别样风景。


6 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西金源村

位于石佛乡的西金源村,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四面环山,山清水秀,溪水潺潺,古民居依溪而建,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村口有神仙桥,用条石凌空搭建,依靠互相压力挤紧,六块条石,两两相依而立,中间没有桥墩,因为设计奇特,胡氏家谱载为高人所建,称神仙桥,载入《中国桥梁史》。神仙桥头有亭子一座,重檐八角,人称“八角凉亭”,绘有宋朝户部侍郎字画及宋理宗皇帝的题签。

村庄东南方向有一口被称作店塘的水塘,这口水塘西侧曾有一条驿道,是宋代京城通往江西、福建、湖南、湖北的要道。大道由东往西,人称“岳飞路”,又叫“北大道”“官道”。驿道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其上约2公里处有熙宁驿站,驿站当年周边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商贾云集,形成了一个商贸集市。


如今的古村落里,传统风貌整体保持完整。村内传统建筑相对集中,建筑类型大多为传统民居、宗祠、大厅。目前,村落仍保持着粉墙黛瓦的村落风貌。建筑色彩以黄、白、灰、黑为基调,粉墙黛瓦,轻巧淡雅,群体布局灵活多变。


村里保存完好的古民居众多,其中的蒋氏宗祠,建于明代,规模宏大,雕梁画栋,2011年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衢州市龙游县大街乡方旦村祝家村

位于龙游大街乡,四周青山环抱,溪水清澈如镜。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落里五六百年的红豆杉、香樟等古树,生机盎然。村口便可见散落在路旁的参天古树,绿树背后藏着古朴美好的祝家村落。



古朴的黄泥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黄泥房依山而建,若隐若现,别有一番韵味。一条高低错落的石板道绕着整座村庄,山间人家的时光,古朴且宁静。



祝家村以祝姓为主,《方旦祝氏宗谱》记载,明洪武时,西安东祝村有行善十六者,经商于三十四都方旦村,便定居下来。西安东祝村是汀塘圩祝姓的一个分支,而汀塘圩祝姓一族又是由河西街祝家巷迁出,他们的始祖是宋朝兵部左侍郎祝坦。


8 衢州市龙游县沐尘畲族乡社里村

境内群山环抱,竹海绵绵,峰峦叠嶂,风景秀丽人文浓郁,名列第5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口立着一座巍峨的牌楼展现在眼前,相传这牌楼右边原来有个殿,名叫社殿,而整个村庄都在这个殿里面,因此而得名社里村。


走进古村落,可见一排排民房,依山傍水、层层叠叠,加上相生相息的石桥、石坎、石台阶、石护栏、鹅卵石步行道、水碓、田园翠竹勾画成一幅无与伦比的山水画面。


每年“三月三”该乡都要在社里举行“三月三”畲族文化节,共庆节日。畲族人放声高歌,游客踏青寻欢,甚至有人不远百里从上海赶来。隐逸在山中的社里村,顿时人山人海、歌舞升平,热闹非凡,尤其值得一游。

社里村还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不止是三月三,如今每逢周末社里村便人气鼎盛,到访游客众多。


古村落里有四姓大柱别有特色,又叫民族团结柱。顶端有盘、蓝、雷、钟四个古体字,分别代表畲族四姓。龙是汉族的吉祥物,凤凰是畲族的图腾,柱上的盘龙飞凤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另外畲族文化展览馆也值得一看,游客们能从中了解到畲族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