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以来累计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3000余项

2025-04-08 08:20:00

河北日报讯(记者马朝丽)日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瓜类室主任武彦荣带领西甜瓜研发团队,来到衡水市阜城县康美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西瓜育苗指导。

“最近气温变化大,要是温度高的话得及时通风,两天浇一次水就行,如果每天浇病害很快就上来了。温度低的话,要延迟定植……”西瓜大棚里,武彦荣一边查看苗情,一边叮嘱合作社负责人。

这个合作社种植的西瓜苗,既有武彦荣团队研发的“美佳黄蜜”“美佳红蜜”,又有她引进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京嘉”系列西瓜新品种。

阜城县是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的成果示范基地。多年来,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的帮助下,阜城县打造成了河北的“西瓜之乡”,“漫河西瓜”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于2016年6月,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共同发起,是农业农村部批准的首批34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之一。成员单位包括京津冀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农企业等,目前总数已超100家。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科研管理部部长董文琦介绍,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以来,主要围绕区域内绿色农产品生产、资源环境、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聚合创新要素,共建团队、共立课题、共建平台、共建基地、共享数据,显著提升了区域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能力。

联合申报京津冀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环京津蔬菜产品安全生产和供应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环京津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等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获批河北省重点研发项目耐盐牧草柳枝稷改土降盐技术研究及增效应用示范……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员单位积极对接三地农业科技及产业发展需求,合力争取国家和三地各级政府部门项目支持,区域内科技研发的协同性不断增强。

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了植物保护、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盐碱地生态4个创新平台,设立了张家口市崇礼区、保定市顺平县和涞水县、石家庄市晋州市、唐山市滦南县、沧州市青县、衡水市阜城县7个成果示范基地,成立了果蔬有害生物绿色防控、设施蔬菜面源污染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工程、果树科技协同创新、谷子科技创新6支联合科技队伍。加强协同创新、推进成果共享、加快成果转化,联盟成立以来,累计发布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3000余项,助力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致力于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与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共建河北省盐碱地绿化技术创新中心,研发出的环渤海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列为2020年河北省主推技术;研发出的滨海重盐碱地“上改下排”耐盐植物直接利用模式构建技术、北戴河新区大蒲河口海岸带及河口海域生态修复技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未来,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将继续围绕制约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展开工作,重点加强联合育种、绿色生产、贮运加工、智慧农业等区域内重大技术研发的创新应用。”董文琦说。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