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快评丨奈雪抄不了雪王的作业,不妨看看胖东来

2025-03-31 21:19:0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

刚刚赚钱的奈雪的茶,眼下又掉回了亏损的深坑。

近日,奈雪的茶公布2024年年报,收入由2023年的51.64亿元下跌4.7%至49.21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从2023年的盈利2090万元转为2024年的亏损9.19亿元。

如此糟糕的业绩,和旁边的蜜雪冰城形成鲜明反差,尽管刚遭遇315“柠檬片过夜”风波,但雪王依旧是雪王,领先着奈雪好几个身位。

截至3月31日收盘,蜜雪冰城市值超1588亿港元,远超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三家港股茶饮企业市值总和。似乎在资本看来,315“柠檬片过夜”风波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抵消不了蜜雪冰城在奶茶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事实上,资本对蜜雪冰城的“充分信任”,不止在315期间,在其上市之前就已充分体现。从上市前刷新港股新股认购纪录,成为“冻资王”;到上市后的股价、市值一路高歌猛进,资本始终相信,在当下竞争已刺刀见红的新茶饮市场,蜜雪冰城依然有着绝对竞争优势。

所谓竞争优势,无疑是相对奈雪的茶、喜茶这些竞争对手而言,他们不仅是对手,也是新茶饮市场的先行者,市场的兴起与消费趋势的形成,都是由他们推动,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其也是探路者。

奈雪的茶,被业内称为新茶饮第一股,曾创造近百元的超高客单价;喜茶面市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掀起一阵“飓风”,尽管单杯售价高达30元以上,但想在北京三里屯买上一杯,至少也得排队两个小时。

彼时,奈雪的茶、喜茶在市场竞争中握有绝对优势,也向投资者和消费者传递了一个理念:新茶饮品牌可以像星巴克一样,客单价达到30元价位甚至更高,市场想象空间无限。

然而不过几年时间,奈雪的茶手上的优势就转到了雪王手里,高端茶饮市场的想象空间也很快碰到天花板。

奈雪的茶2024年亏损人民币9.19亿元,加上2020年-2022年的亏损,5年里累计亏损超16亿元。在资本市场,奈雪的茶如今市值缩水至17.76亿港元,较2021年上市首日市值蒸发超90%。

对于亏损,奈雪的茶董事会方面称,消费市场疲弱,顾客消费谨慎,现制茶饮行业竞争加剧,影响直营门店收益及利润率。

官方寥寥几语的解释显然无法说明,为何市场的疲弱只作用于奈雪的茶,而未作用于旁边的雪王。

事实上,短短几年,新茶饮市场的风向已经发生180度大转弯。近年来,“性价比”“质价比”“心价比”等词层出不穷,折射出的消费者心态,是期待物有所值,甚至是物超所值。

客单价低至个位数的蜜雪冰城,显然迎合了当下的市场风向。而走高端化的奈雪的茶,无论如何宣传鲜果鲜榨、真材实料,也无法给消费者带来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的消费体验。

尽管近两年奈雪的茶与喜茶已有所妥协,不断下调客单价,以前三十多元一杯的饮品,现在二十多甚至十多元便能拿下。但资本市场依旧更看好客单价更低、性价比更高的蜜雪冰城。

在此背景下,奈雪的茶们应该继续坚守高端市场吗,还是应该迎合市场风向,和雪王血拼价格战?或许从近年被视作零售业新样板的胖东来身上,奈雪的茶们能学到点什么。

近年来,胖东来的发展可谓如日中天,名利双收。然而它的发展之路与蜜雪冰城却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很多在胖东来消费过的人都说,那里的消费不便宜。事实上,胖东来的竞争力从来就不是更低的价格,而是精细化运营。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控制规模,忍住市场份额的诱惑。

尽管眼下发展势头正盛,胖东来也没有选择趁势扩张,依然守着河南市场的一亩三分地。2014年于东来宣布关店时,曾向媒体解释称,“我的能力不足以领导这么大的企业”。

基于小规模的高度精细化管理,让胖东来不用血拼价格战,也能杀出重围。反观同行业的盒马,在跑马圈地之后,无论业态如何改变,盒马会员店、盒马邻里、盒马奥莱……都没能帮助其走出发展困境。

某种程度上,奈雪的茶、喜茶与胖东来、盒马有着相似的DNA,他们都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更独特的产品与服务,从而也收取更高的费用。

带着这样的DNA,奈雪的茶、喜茶如今想和雪王拼价格,玩价格战,从品牌定位到运营模式无疑都不占优势。

对奈雪的茶而言,有着相同DNA的胖东来的发展之路或许更具有借鉴意义,小而精的发展,在守住固有高端市场的同时,也避免到低端市场与雪王抢食。

任何市场都具有一定周期性,谁也无法保证,新茶饮的高端市场不会再次火热,当行业风向再度转向,奈雪的茶们仍有望重新夺回竞争优势。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