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区校联动民间外交主题活动走进交大密西根学院

2025-03-27 18:26:00

留学生和京剧会碰撞出什么火花?3月27日下午,“戏韵中华,友谊长青”上海市欧美同学会2025年区校联动民间外交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举行。专业京剧演员、交大教工和留学生代表穿上华丽戏服,共同演绎了一曲京歌《梨花颂》。特别热爱中国戏曲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Assanali Serikbay还甩起水袖、拍照定格。这名“洋票友”一直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向大家“安利”中国传统文化,还计划筹备成立“丝路戏曲研习社”,将京剧身段与哈萨克传统舞蹈融合进行创作。今天的这场活动以戏曲为媒介,还引入数字人导览系统,融入人工智能元素,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民间外交注入了新活力。

一直以来,闵行区海联会与交大海联会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区校联动”工作机制优势,在文化传播、科技发展等多方面开展各类活动,促进海内外青年的交流互鉴、合作发展。当天举办的第二届闵行区侨界文化节整合高校、地方、区域侨界人士的资源禀赋,汇聚了剪纸、书法、脱胎漆器等8大非遗体验项目,将非遗文化带进校园。活动现场,中外参与者执剪提笔,感受东方美学的精工细作,上海市中职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的师生们还带来了丰富的非遗体验。

活动举办前,留学生们专门上了几堂京剧培训课,这才有了现场的惊艳亮相。主舞台上,密西根学院国学社的青年学子以“青春版”《太真外传》《坐宫》开场,留学生们也穿上改良戏服与中国同学共舞,衣袂翻飞间交织的不仅是戏曲韵律,更是跨文化对话的生动注脚。在“海派绮梦・戏墨丹青”海派京剧展上,记者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上海市科艺学会监事张帆涛了解到,展览引入数字人导览系统,观众扫描二维就可以看到数字人,通过中英双语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未来,数字人还将支持多语种即时翻译,并增加“虚拟票友”功能等,通过AI技术助力戏曲文化传播。

密西根学院依托其国际化办学的鲜明特色,致力于搭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平台,成立了跨文化交流中心,定期组织各类探索中国的文化体验活动,并推出“侬好,China”系列文化课程,旨在让国内外师生增进相互了解,促进文化交融。此次“戏韵中华,友谊长青”活动,正是学院传承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深化美育教育的一次生动实践。未来,该院将持续深化美育教育,丰富文化交流活动的形式与内容,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与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