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或者小说中我们都听过见过许多神话人物,但是它们只是存在于神话中,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未见过,对于神话人物的形象也只能凭我们加以想象。今天呢探秘志小编为大家揭秘古代神话人物鬼母,听闻鬼母的本领很大,那究竟如何呢?感兴趣的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鬼母
鬼母,住在南海的小虞山,又叫鬼姑神,虎龙足,蟒眉蛟目,形状奇伟古怪。
鬼母是创世大神之一,她能够生出天、地和魔鬼来。一次就能生产十个鬼,早晨生下来,到晚上她就把她的儿子们当点心吃下肚子去,因此又被称为魔母,人们闻其名而丧胆。。这身份也有点像造物主的身份,可惜是鬼,吃儿子的行为实在也并不体面,所以终于只好是“鬼母”罢了。
鬼母的典故记载
任昉《述异记》卷上载:“南海小虞山中有鬼母,能产天、地、鬼。一产十鬼,朝产之,暮食之,今苍梧有鬼姑神是也。虎头龙足,蟒目蛟眉。”
关于鬼母的传说故事
1、传说精绝国女王为了获得王位的继承权,曾与鬼姑神(魔母)签订了契约,愿意用自己的眼睛换取鬼眼神的法力。精绝女王即位之后,先后对分布在精绝国周边大大小小许多国家进行吞并和占领。
这些族群都属于鬼洞族的后裔,因为不满精绝女王滥用鬼眼的神力入侵本土,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精绝女王。古精绝国危在旦夕,最终大法师祈求鬼眼神再次出山,鬼瞳发射出无边的威力,当日围攻精绝国的人,凡是看到这只恐怖的瞳孔都被立刻石化。
精绝女王又招来雷尊降下雷火,将精绝古城连同敌人一起烧毁,并深埋于黄沙之下。至此,鬼洞族几乎被灭族,而精绝女王则等待着被后世发现,再次复活。
2、在盗墓小说《鬼吹灯》里,西域曾存在一个魔国,魔国的统帅就是魔母,她们都是一次次转世再生,继承强大的神力。传说魔母有一种妖瞳,威力无比相当于佛眼第六眼。所以魔母总是用面纱遮住眼睛,从来都不以真面目示人。
3、在西藏的远古传说中,藏地的地形乃是一位魔母所化,第一代魔母死后,就被安葬在九层妖塔之中,但是她的尸体一直没有腐烂,而是变成了冰川水晶,整个肉身变得晶莹剔透,血管之中还流动着红色的光芒。后来魔母化为藏地的山岳河流,所以至今藏地的地图看起来还像一个仰面而卧的魔女。
文成公主到达藏地之前对此就有所耳闻,她利用易经八卦测量出魔母身上的十二个关键节点,在这些部位分别建立寺院镇压,史称“十二不移钉”。所以今天西藏的重要寺院正好分布在“魔母”的头、眼睛、四肢、膝盖等十二个关键部位上,至此藏地才算太平。
九子鬼母
佛经里记载九子鬼母,也称鬼子母神,梵文音译为河梨帝母。鬼子母神——护法二十诸天之一。又称为欢喜母或爱子母。
传说中的万鬼之母,能产天地鬼,每日产九鬼。流落在人界的奇书《述异录》上说其朝产而夕食之,事实上鬼母只会吃掉先天灵力不足的鬼子以补充消耗的元神,强健的留下来扩展其在冥界的势力。
冥界最初生成时,只是天地间至秽至浊的怨念集结,毫无秩序可言,大小众鬼相互吞噬,越是凶残的怨灵,实力越为强大,最终突起了一批“先天诸鬼”,因相互间皆无法吞噬对方,反而沉静下来,重新制定了冥界的法统与秩序。九子鬼母正是“先天诸鬼”之一,因其每日产九鬼,是以得名。数千年来,鬼母除去自身食掉的鬼子,亦领有近百万之众的大小诸鬼,在无数恶鬼横行的冥界牢牢占有一席之地。
关于鬼子母神的传说故事
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举行庆贺会,五百人在赴会。途中遇一怀孕女子,女子随行,不料中途流产,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发下毒誓,来生要投生王舍城,食尽城中小儿。后来她果然应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儿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儿食之。释迦闻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际,藏匿她其中一名儿女。鬼子母回来后遍寻不获,最后只好求助释迦。释迦劝她将心比心,果然劝化九子鬼母,令其顿悟前非,成为护法诸天之一。
又名“暴恶母”、“欢喜母”。在佛寺中,造像为汉族中年妇女,身边围绕着一群小孩,手抚或怀抱着一个小孩。但是在日本九子鬼母是其中一个爱神的代表,九子鬼母中译名诃梨帝母。
在日本大多称作鬼子母神。被认为是印度的财富之神俱比罗的妻子或母亲。丰产诃母性的象征,据说哺育多达500个孩子。(据说此后作为子安观音成为安产和小孩子的守护神。)关于那个感人的故事,应该就是佛把鬼母的孩子藏起来,鬼母哀求佛把孩子还回来,佛说:“你有五百个孩子,少了一个还这样哀伤。别人只有一个孩子,你还把他们抢来吃掉,别的母亲会怎样哀伤呢?”于是鬼母忏悔,不再做恶。
佛经上说,有个魔女罗刹,生育五百子,号“九子鬼母”,嗜食人间婴儿血肉,被佛陀以神通抱走其中一子,魔女罗刹呼天抢地,哀嚎擂心,痛哭如得急心疯似的,最后望见佛陀全身放光,现慈父相,手中正抱着魔女罗刹之子,于是跪地祈求归还,佛陀乃因缘度化魔女,而成正道。
鸠盘婆,又名九子鬼母,原本是专食人子的恐怖鬼神,后来佛祖将九子鬼母的一个小孩藏了起来,鬼母为之心急如焚,当她像疯了一般找寻爱子的下落时,佛祖才抱着孩子出现在她的面前,并对其言之失去自己的小孩,会让她感到如此心痛,而鬼母吃了那么多的小孩,那些丧子的父母又作何感想呢? 九子鬼母听了佛祖的开示,遂为之大撤大悟,从此投入佛祖座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