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按照人类已知的社会主义概念,我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方式。
第一种,社会主义历史解读、定义、模式探索及案例
第二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定义。
第三种,普遍性理解,与普遍性疑问,产生的社会主义思考。
其中第一种为马克思与前苏联为先驱,首先定义了社会主义制度及特点,并进行了实践,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定义看,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其中在制度层面,社会主义具有萌芽性,探索性,实践性,成熟性,缺陷性修复性,何为社会主义制度呢?
失败案例
从前苏联的实践形式看,前苏联采用了全民公有制,即计划经济,一切生产要素以国有为主,强调集体一致性,简单理解就是集体生产,集体劳动,集体享受劳动成果。
这种制度其本质来自马克思与列宁等一代伟大先驱的思想启蒙,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席卷全球,影响巨大。
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事实上前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实践也随之宣告逐渐停止,前苏联模式目前仍旧具有争议,具体对错我想无需进一步探讨,因为它的结果是失败的,这是事实。
成功案例
从现有全球社会主义实践的成果来看,我认为所有国家均略带社会主义属性比重,如一些文明发达国家,虽然可能被某些方面行事风格及逻辑层面,被定义为资本主义,但其本质可能仍旧可以归纳为混合制经济体,它们有着共同特征,就是民众,自由,市场化开放,讲究知识与文明,甚至强调环保与科学。
但目前目测,中国的特色中所包含的社会主义属性比重是极高的。
严格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定义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就是从全民公有制,通过实践,修正,验证,科学发展,逐渐走出了一个全新的辉煌高度,那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截止,目前全球已知的社会主义最为成功的唯一范本。
具体解释这个成功范本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令全球瞩目,这一点是比较公认的。
但实事求是,中国目前仍旧属于人均收入偏低的国家,这使得这种承认,肯定存在一定的阻力。
从经济学层面定义
目前能按照几种划分
1、纯粹性社会主义(前苏联模式)
2、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实际上仍旧是一种混合经济模式
3、不强调社会主义,怀疑实施了部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体,混合模式。
4、古巴模式,沿袭了前苏联模式,目前正在变化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双行的混合模式。
5、朝鲜模式,朝鲜的模式较为特殊,它具体是什么模式,我们一定可以判断,就是一种类似于计划经济的模式,至于它的成败,我想在此不必给出评价。
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俄罗斯,等等。这些国家并不强调自己是社会主义,也不强调自己是资本主义,而是强调自己是现代文明国家,具有一定的社会建设性,如北欧五国中的瑞典、丹麦、挪威、冰岛,这些经济较为发达的经济体,它们均有一个特征,就是高收入,高福利,经济发达。但这些国家有一个特点,就是高度的市场化,资本化发展形态,因此会有人错误的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
我认为目前如果严格划分的话,一定可以知道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但划分这个的意义究竟是要强调什么,或许大家心知肚明,但又很少有人直截了当的讲述出来,事实上,划分这个是根本性问题。
就是一种观点认为在自然演化的状态下,如果按照纯粹的丛林法则,优胜劣汰法则,物竞天择竞争原则,那么谁掌握强大的资本,谁就拥有相对足够多的资源,进而主导社会发展,这种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而另外一种观点则倾向于采取一切以社会大众优先的发展理念,以社会人民利益为核心,这种主义则已经非常明显的体现了一种,相较于常规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的理念,从而更贴合社会主义本质定义。
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观察
从经济学宏观观察层面,目前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谓全球一枝独秀,它即成功,又处于被彻底认可成功的道路上,换句话说,它成功了一个主要阶段,就是坚持这条路肯定不是错的,因为它能够成功。
它是完全正确的吗?我们没有必要着急追究这个,因为任何模式都在不断地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肯定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资本主义国家也可以采用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
从协作,合作,交流,包容层面看,主义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矛盾,也无绝对的优劣之分,无论什么主义,关键在于谁将其用的好,惠及全民,用其发挥优势,为国家国民创造福祉。
一种全新设想弥补社会主义优势不足的设想
不足,并非是批评,而是基于现实,我们吃饱了就不想吃的更好吗?我们有了100块就不想再有100块了吗?这并非是贪婪,而是强调了积极进取。
因此,这里的不足,是强调我们可以更足,而不是批评现有的不足,我想通过这个极为绕口的方式,来规避一些误解,可以使得我们更加开放,理性,理想,与包容。
下面我来阐述一种全新的设想,或者说是假想,构想,这在设计界,科学思维探索领域经常需要这样干,不限制思维,也可以这样干。
我设想,社会主义,一定要有社会属性,强调社会属性,社会发展,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的同步性。
而不是像前苏联模式经验那样,厚此薄彼,弱化个体发展,强化集体发展,这不科学,同样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各自的理想是什么,发挥理想优势非常重要,譬如我们以社会发展为理想,那么一定不能忽视社会的作用性,正如有人强调资本力量,那么他就可以把资本力量发挥到极致。
有人强调知识的力量,同样也可以将知识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有人强调技术的力量,同样也可以将技术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关键点在于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经济发展的原理,机制,社会发展的本质,与发展的机制。
从社会机制层面,我提出一个社会资概念,由此可以区分现有的,国资,民营资,外资,三资共舞局面。
形成了四资概念机制逻辑,从经济学层面,对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增补动力,社会资的出现,是一种全新理念的出现,它强调了社会可以有自己的发展战略。
社会的战略是社会的战略
国家的战略是国家的战略
民资的战略是民资的战略
外资的战略是外资的战略
四资战略共同各自逐利,实现,完成自己的发展目标,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形成从前苏联的一元体制,到国资与外资的二元体制,再到国资外资民资三元体制,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精密,高效,依靠机制循环的社会资、民资、外资、国资四套引擎机制。
这种全新的构想伸缩性非常强悍,它可以有三种策略
1、与现有的模式半融合,并行发展
2、与现有的模式全部融合,融合发展
3、与现有的模式各自独立,竞争发展,逐渐替换。
社会资概念的引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构建一种更加前瞻设想的我心中的一种社会主义机制,当然这并非是说我不欣赏现有的模式,而是我一边欣赏,一边设想更好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