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牌!副中心成立了个新协会!6家园区晋升市级

2025-04-02 07:05:00

日前,由通州区委宣传部、区人才局主办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成果展示会”在弘祥1979文创园举行,全面总结了2024年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成效,为6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授牌,揭牌成立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协会,发布第二届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创业创意大赛孵化空间并启动2025年区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工作。

副中心以“专班化推进+清单化调度”机制为抓手,初步构建起“园区+楼宇+空间”三级文化载体生态,园区入驻文化规上企业总营收近百亿元,文化产业园区逐步成为点缀在副中心大地上的文化磁石。

百花齐放:特色园区成就璀璨明珠

在成果展示会上,弘祥1979文创园、新潞运河文创园、双益发文创园等6家园区荣获市级文化产业园区授牌。

经过两年培育,通州区新增4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市级园区数量位列全市第五,已逐渐形成6家市级园区、20家区级园区、23家文化空间、1家文化楼宇的园区梯次发展格局,全区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达936家,其中文化企业占比82%,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显著,文化园区高质量发展成果凸现。

2023年以来,通州区严格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促进北京市级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政策引领,聚焦园区建设,推动各园区立足特色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各美其美。

演艺新势力崛起——

近年来,区委宣传部通过文化领域深化改革,研究制定《通州区营业性演出审批实施意见》,推动文化产业园区改造、剧场群建设,吸引北京开心麻花悦通演艺经纪有限公司等30余家演艺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双益发文创园、汇文华韵文创园凭借创新运营模式,获市区两级“演艺新空间”认定。今年以来,又有梨花渡、大稿等4家文化产业园区拟新建6家剧场,着力打造演艺剧场集群,不断深化副中心演艺集聚区建设。

通过文化领域深化改革,双益发文创园两家剧场获批营业性演出场所,北京演艺娱乐行业协会、开心麻花青年创排基地正式入驻,并成功入选了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汇文华韵文创园以台湖演艺市集为标杆,全年推出沉浸式戏剧、露天音乐会等户外演出超百场,吸引观众十万余人次,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城市会客厅”。

视听产业聚链成势——

近年来,通州区聚焦网络视听产业,围绕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区布局发展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招引无忧传媒、迈宇传媒等42家网络视听企业注册落地,带动云锐园区、新潞运河文创园等特色园区聚焦音视频产业生态,吸引阔景音乐、潮石音乐等十余家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从内容创作、技术研发到终端分发的完整链条。

园区入驻企业总营收突破50亿元,网络视听新增产业收入带动全区文体娱乐业增速实现全市第五,其中广播电视电影和录音制作业(87)收入同比增长143.8%,增速全市第一,网络视听产业逐步成为副中心文体娱乐业新增长极。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超高清视听科技创新发展论坛中,通州区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合作共建协议签约仪式举行,标志着通州区在推动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发展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非遗活化焕新生机——

弘祥1979文创园、大洲玉文创园携手8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打造“非遗传承创新工坊”,将漆器、玉雕技艺融入现代设计。通过非遗主题展览、非遗文创美学空间跨界联名产品开发及青少年研学项目,推动了传统技艺从“博物馆陈列”走向“生活化表达”。

文化消费激发创新活力——

东郎文创园、米开town文创园聚焦文化消费体验,引入米小圈等知名文化IP,通过亲子互动、文创体验、消费市集等活动吸引游客打卡消费,日接待游客峰值达2000人次,深度融合文商旅体等业态,打造文旅体验新场景,提升园区吸引力。

穿针引线:协会引领资源聚合新生态

作为本次会议的重磅环节,通州区文化产业园区协会正式揭牌成立,共有31家成员单位加入,覆盖文化产业园区、文化空间经营者,后续将逐步引入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招商机构等园区配套产业从业者。

园区协会将统筹全区文化资源,搭建“政策对接、要素流通、协同创新”三大平台,推动园区系统化、规模化发展。

协会将聚焦梯次发展体系,为园区提质升级注入强劲动能。通过政策叠加效应,重点支持园区在基础设施升级、品牌活动打造、数字化改造等领域的创新实践,助力园区从“物理空间”向“文化地标”跃升。

协会将以“三项清单”(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为抓手,重点项目清单涵盖园区提质、资源导入、品牌推广等30项任务。公共空间资源清单整合演艺、展演等30处空间,计划打造文化活动承办机制。文创体验清单梳理非遗、文旅等23项产品,推动“文创+消费+旅游”融合。

多点发力:激发园区发展新动能

展示会上正式启动了2025年区级文化产业园区认定工作,预计将挖掘一批符合条件的特色区级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空间,通州区委宣传部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优化服务保障,挖掘潜力园区,扩大园区辐射力。

政策扶持叠加放大优势

2025年,通州区将聚焦网络视听产业新赛道,依托《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细则》等市区两级政策,以紫光VID产业园为核心,深化市区联动招商,发挥微短剧产业联盟、影视摄制服务中心的聚合效应,着力打造网络视听产业集群。

筑巢引凤凝聚人才聚合力

通州区将开展通州区文化人才提升计划,通过16场培训活动,以专家授课、项目路演等方式培育一批文化高层次人才,引导区内人才开阔眼界、锐意创新,强化 “运河英才”文化领域入选人才的服务保障。

智慧政务服务精准触达

在现有5家A级智慧政务服务站基础上,扩充服务范围和服务站点,推出“园区政务服务管家”机制,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需求对接、项目申报等“一对一”服务。

协同招商聚链强链

联动“运河上的通州”第二届副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创业大赛,向参赛优质企业定向提供1000平方米免租孵化空间,借力“运河扬帆文产园新舟会”“副中心产业之旅”活动,打造“产业会客厅”对接平台,形成“以会引商、以赛聚企”的招商创新模式,激发园区发展新动能。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戴迎春表示,

副中心将坚持“文化+”战略,以园区为载体,强化政策直达、要素聚合,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此次展示会不仅是成果的集中呈现,更是新征程的起点。通州区正以创新之笔,书写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来源:北京通州发布

流程编辑:U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