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世界从未远离”——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新生记”

2025-04-23 11:33:00

在英国,几乎不可能错过“水石书店”(Waterstones)的存在。无论是在大都市,还是在乡村小镇,都有这家连锁书店的身影。如今,水石在英国、爱尔兰和其他欧洲国家已拥有超过290家门店,并仍在扩张,将其他知名英国老牌书店也纳入麾下,其规模在英国首屈一指,在欧洲也是行业翘楚。

4月17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内购书。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在2025年“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这家传奇连锁书店的掌门人詹姆斯·当特接受新华社专访,回顾他如何带领水石重焕新生,并分享他对数字时代书店行业变革的观察与思考。

不追流量潜心服务社区

多探访几家水石书店,就会发现每一家门店都有其独属的布局、商品和推荐书单,唯一一致的是门口的店名标志牌。“打卡不同城市的水石书店”已经是爱书之人和游客的一个“旅游项目”。

这是4月17日在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书店窗前拍摄的书中人物雕像。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在当特看来,书店的核心使命不是追逐流量,而是服务社区。“人们会记得他们童年读过的第一本书,也会记得恋爱时问对方‘你在读什么’。书店不仅是商业场所,更是人生记忆的一部分。”

当特2011年出任水石书店首席执行官。当时,水石实行高度统一的陈列模式,各个门店书籍排布与推荐顺序几乎完全相同。这样的“快餐式选书体验”在数字时代毫无竞争力。当特上任后第一步,就是取消总部对门店陈列的统一规定,转而鼓励各门店根据本地社区特征,自主打造“独一无二的气质”。

这一转变迅速奏效。本地化运营不仅提升了书店的“社群归属感”,也让水石成为不少城市的“文化地标”。

水石的复兴,离不开一线员工的作用。以往书籍推广主要靠出版商向书店付费“买位置”来换取图书展示机会。当特将选书与陈列权下放至门店经理和店员,“由他们结合本地读者需求来策划书目和陈列”。

4月17日,一名女子在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内购书。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虽然书店因此在短期内损失了部分收入,但数据证明,这种放权的做法更具可持续性。水石图书退货率由改革前的行业平均水平、即30%至40%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9%左右。

面对电商冲击和电子书崛起,一度被视为“夕阳产业”的实体书店在当特手中重焕光彩,也成就其业界口碑。2018年,艾略特管理公司收购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书店后,邀请当特担任首席执行官,他也因此成为横跨英美两大书店品牌的“掌门人”。

新门店设计借鉴中国经验

在当特看来,社交媒体是实体书店在这个时代的新盟友,“既真实地展现了书店的活力,也前所未有地推动畅销书销量”。

4月17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内购书。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对于“年轻人不读书”的说法,他并不认同:“我年轻时,人们说电视毁了阅读;后来又怪平板电脑和社交媒体。可现实是,我们现在的书店数量比过去任何时候都多。”

他领导的美国巴诺书店正以每年新增60家门店的速度稳步扩张,目标是打造“书店即公共空间”的新愿景。他最早开设的“当特书店”也已成为游客和留学生口耳相传、频频“打卡”的“伦敦最美书店”。

4月17日,人们在英国伦敦皮卡迪利大街的水石书店内购书。新华社记者李颖摄

当特曾到访中国成都,非常赞赏成都书店在建筑布局、空间流线与社交氛围方面的大胆设计。他坦言,水石与巴诺在新门店设计中也借鉴了不少中国经验。

在推动全民阅读方面,当特认为公共图书馆扮演着更为基础的角色。“公共图书馆才是文化生态的根基。一个优秀的教育体系,加上一个完善的图书馆网络,才是真正培养全民阅读的土壤。”

“只要你把一本好书放在人们面前,他们就会阅读;只要你把一家好书店放在人群中,他们就会走进去。你会看到人们在地铁、火车、公交车上读书——阅读的世界从未远离。”他说。(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