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产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2025-04-28 10:22:00

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以小见大,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走出了一条产业与文旅协同发展的特色之路,实现从普通小县到“小巨人”的华丽转身。2024年,青神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6亿元,增长7.2%,33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蓬勃力量。

传统工艺提质升级

一根竹子能做什么?青神县给出答案:把它做成了两朵“花儿”。

一朵是竹编艺术之花。走进青神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一幅《国宝图》映入眼帘:两只熊猫在竹林边嬉戏,憨态可掬,不仅画面传神,触感更如丝绸般细腻。馆内展品琳琅满目,既有售价几元、几十元的竹蜻蜓、竹蚱蜢等小物件,也有标价五六位数的竹屏风、竹字画等高端作品。从日常用品到贵为国礼,每一件都令人叹为观止。

青神竹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云华介绍,青神竹编以当地优良的慈竹为原料,根据需求精细加工,最复杂的工序需经过刮青、启篾、分丝、编织等数十道,最终制成薄如蝉翼、细若发丝的竹丝,并运用特殊技法编织成精美绝伦的竹编工艺品。“一车竹子只能卖几百元,而一件竹编工艺品可能价值上万元,这就是青神竹编的神奇之处。”陈云华说。

自2018年起,青神已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国际竹产业交易博览会”。仅2024年竹博会期间,就吸引国内外15万余人参会观展,现场成交额超8000万元,签约22个项目、总金额达50亿元,会后线上成交额突破4亿元。如今在青神,竹编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带动近2万人就业。“青神竹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续三年跻身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

另一朵“花”是“斑布”,即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全国首张竹纤维本色生活用纸。该企业以当地漫山遍野的竹子为原料,截至目前,累计使用竹材超400万吨,累计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助力农民增收近25亿元。近年来,斑布在“双11”购物节中始终稳居本色纸销量榜首,是星巴克、肯德基等品牌的重要供应商。公司相关负责人刘玮哲表示,斑布备受青睐,得益于其低温萃取不漂白技术,在环保性与安全性上优势显著。2022年,斑布健康竹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年产值超25亿元。待二期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整个产业园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亿元,带动5000余人就业,帮助农民增收10亿元。

创新驱动产业突围

青神的产业发展,不仅在于竹韵悠长,机械制造产业同样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强音。如今,青神机械制造产业聚集成链,成功培育两家本地上市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跻身全国机械产业集群百强。

30年前,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是一家小作坊。如今,德恩精工已成长为涵盖工业机器人、数控切削机床、机械传动与传动联结件、机械非标定制件产品的上市公司,产品市场覆盖40余个国家和地区。“公司能发展到今天,关键得益于科技创新。”德恩精工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李小红介绍说,公司坚持推动“工业物联化+管理信息化+大数据应用”融合的数智化转型发展路径,这两年,公司自主研发的128台机器人相继上岗,实现人工减一半、产能翻两番的喜人成绩,以德恩精工为龙头的精密传动件产业入选全省特色产业集群。

走进四川丹甫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派火热景象。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在小规格制冷压缩机细分市场长期占据“半壁江山”。一家40多年的老厂,何以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司制造管理部部长王曦介绍,核心在于持续创新。公司获得发明专利等各种专利60余项,其中,“小型制冷压缩机规模化生产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2年度首届四川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小资源做出大文章

与工业项目相比,长不盈寸的萤火虫似乎不值一提,但小小萤火虫,正在改写青神文旅大文章。三月底四月初,翠竹满山,气候温润,青神迎来最好的观萤季。在中岩、天池村等最佳观萤点,成群结队的游客专程从外地赶来观赏这些对生态环境要求极高的小精灵。中岩景区工作人员介绍,高峰期每晚观萤游客数以千计,去年观萤季全县接待观萤游客25万多人次,带动全县酒店入住率达95%以上。

此外,青神还充分挖掘文旅资源潜力。这里是苏东坡求学地,中岩景区、苏母祠廉洁文化基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家级传统村落汉阳古镇、国际竹编艺术博览馆,展现着独特的人文风情。青神县文广旅局局长余瑶表示:“旅游不是非得要投大资金、造大景点,资源普通的县,扎扎实实把一个个小景点建好,把旅游建设与文化、环境建设融合起来,也是一条很好的发展之路。”如今,学习东坡文化、竹编艺术以及专程来看萤火虫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天都有几十辆大巴车驶入青神县。

从一根竹子的深度开发,到机械制造的创新突破,再到文旅产业的蓬勃兴起,青神县以“小县域”承载“大发展”,用实干与智慧书写出产业与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