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8 06:53:00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生态商业”网站4月7日文章,原题:从娱乐到教育,中国不断发展的动物园“猴子在哪里?你能看到它们吗,妈妈?”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参观的一个孩子兴奋地问道。该动物园非同寻常的设计和理念引发网民关注,吸引大量游客,但他们可能会发现在这里找到动物比他们预期的还要难。
这家动物园尽量模仿动物的自然栖息环境。有时,这意味着它们躲在茂密的灌木丛中或在安静的角落瞌睡,游客们可能“空手而归”,但未必失望。“这不像人们来参观动物园,”有人在网上评论说,“更像是来到动物们的家园。”随着公众的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中国一些动物园在转型。如今,这类曾主要被用来娱乐公众的场所越来越多侧重于教育游客和保护自然。红山森林动物园的成功可能会给其他动物园带来启发。当一些游客走进动物园大门时,并
未重温童年时期在动物园的体验。动物表演和喂食项目被科普展板取代,动物不再被关在钢筋混凝土围栏里……游客们的道路很狭窄,动物却拥有大量生活空间。这更像是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这家动物园专注于维护动物福利和开展教育,但仍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动物园的动物福利问题并不仅限于设计不佳的围栏,旨在吸引游客并增加营收的动物表演也较常见。然而,公众对这些问题的意识一直在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园管理的意见》,批评利用野生动物进行表演的行为。2013年发布的《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再次要求“杜绝各类动物表演”。
红山森林动物园2011年率先取消此类表演。此后,包括上海、杭州、广州和福州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动物园纷纷跟进。该动物园负责人表示,动物园最终目标是让游客喜欢上动物,并关注它们的生存困境。改善动物场馆和取消动物表演的目标一脉相承:通过将动物放在首位来重新思考动物园的角色。动物园应该是用来为公众提供教育的场所,成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连接点。(作者Niu Yuhan,丁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