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日常居家消毒科普指南

2025-04-23 08:07:00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居家消毒已成为家庭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消毒并非“越频繁越好”或“越猛越安全”,错误的操作可能适得其反。为帮助大家学会消毒,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科普指南,为大家梳理居家消毒的正确方法及常见误区。

消毒≠灭菌,明确居家消毒目标

专家提醒,家庭消毒的核心是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而非追求“无菌状态”。普通家庭无需使用医疗级灭菌手段,过度消毒可能破坏环境微生物平衡,甚至引发过敏或耐药性风险。

要避开四大常见误区。一是避免过度依赖酒精。酒精(75%浓度)适用于小物件(如手机、门把手)擦拭,但大面积喷洒易引发火灾,且对织物、皮革等材质有腐蚀性。二是避免消毒剂混用。84消毒液(含氯)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会产生有毒氯气,严重可致中毒。不同消毒剂需单独使用。三是避免紫外线灯滥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有效,但需严格计算照射时间,使用时人、宠物必须离开房间,长期暴露可能损伤皮肤和眼睛。四是避免“人—物同消”。风险衣物、皮肤使用专用消毒剂(如衣物除菌液、免洗洗手液),避免直接用84消毒液等刺激性化学剂接触人体。科学消毒三步法如何科学消毒?专家建议,一是清洁优先,消毒在后。灰尘和污渍会削弱消毒效果。先使用清水或清洁剂擦拭物体表面,再进行消毒。二是选择合适消毒剂。三是规范操作流程。配制消毒液时,以84消毒液为例,常规配比为1:99(原液:水),即1瓶盖(约10ml)兑1升水。作用时间为含氯消毒剂需停留至少10分钟,酒精擦拭后自然风干。防护措施:操作时戴手套、口罩,避免直接接触。

分区域消毒时,建议高频接触区(门把手、开关、遥控器等)每日1次,酒精湿巾擦拭。卫生间、马桶、洗手池每日消毒,地漏定期注入含氯消毒液(防气溶胶传播)。生肉处理后的台面立即消毒,砧板生熟分开并定期沸水烫洗。空调与通风应每月清洁滤网,换季时用专用空调消毒剂;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特殊时期要加强防护。家中有感染者时,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单独消毒,垃圾密封处理;卫生间可改为“一用一消”。收快递/外卖外包装喷洒消毒后拆除,内包装用酒精擦拭,处理后及时洗手。

专家提醒,消毒剂存放于高处,避免误食;宠物活动区避免使用酚类消毒剂(如滴露)。做好防火防爆,酒精远离火源,阴凉处密封保存。要有环保意识,过量消毒剂残留可能污染水源,按需配制,避免浪费。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刘菊

编辑:刘奕萱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