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息的追寻丨“他们为我们牺牲,我愿用余生为他们找家” 山东老兵17年写上千封信送无名烈士“回家”

2025-04-05 14:11:00

编者按:

英雄捐躯,山河不忘。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由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中的很多甚至没有留下姓名。多少年来,人们对先烈的缅怀从未停息,有人寄出上千封寻亲信,有人奔波万里走遍全国,有人坚持十几年倾其所有……只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忠魂归故土,帮烈士找到“回家的路”。清明节到来之际,海报新闻特别策划推出“不息的追寻”系列报道,对话为烈士寻亲的人,讲述寻亲路上的艰辛,缅怀英雄烈士的事迹。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英烈精神的追寻永不停息!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张珈玮 记者 周琛 菏泽报道

2025年,清明节前夕,北方的平原地区已染上新绿。在山东省菏泽市鲁西新区张和庄烈士陵园,一座座无名烈士墓碑掩映在苍翠之中,无声地诉说着一段跨越70多年的英雄故事。

山东省菏泽市张和庄烈士陵园

“我还没有给你们找到家,但张和庄的村民从来没把你们当外人啊,你们都是我们的村民……”4月1日,退伍老兵张景宪送走一批来村里举行追思英烈活动的师生,转身又走进了烈士陵园。他蹲下身子,一边念叨着寻亲的家常,一边轻轻为无名烈士们擦拭墓碑。

每逢春节、清明节,张景宪都会根据他收集的信息,替烈士们往家乡寄信,帮他们寻亲。17年来,寄出的书信早已超过千封,他寻遍大半个中国,累计跋涉上万里路,只为让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魂归故里,帮他们找到回家的路。

一名退伍老兵的承诺

“大家知道这里安葬着136位无名烈士,但他们叫啥名字,来自哪个部队,老家在哪,这些没人说得清。”张景宪当过兵、上过战场,退役回乡后,自身经历让他对安葬在村里的无名烈士们尤其牵挂。2008年清明节,已担任张和庄社区(原张和庄村)党支部书记的张景宪在组织扫墓时,被老党员的一句“帮烈士找家”深深触动。他立下誓言:“只要我还活着,就一定要送他们回家!”自此,张景宪踏上了为无名烈士寻亲的道路。

烈士们几乎没有留下信息,时隔半个多世纪,想要找到线索非常难。几经辗转,张景宪终于有了收获:1947年,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在菏泽一带与敌激战,负伤者被送往位于张和庄村的战地医院救治,因伤重不治牺牲的,被村民们用白布包裹安葬于此。带着这条线索,他多次跑到各地找史料专家,跑干休所,寻访老兵求证,终于确认了烈士们来自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23师67团,并获得了1947年的烈士名册,其中有94人留有姓名,有86人记录了籍贯。

新的困难随之而来。年代久远,地址变迁,烈士亲人去世,都让寻亲工作困难重重。张景宪选择了最“笨”的办法——写信。他按照烈士名册上的乡镇地址信息,先后寄出上千封寻亲“家书”,收件人直接写着烈士姓名,信中恳请当地的邮递员协助寻找亲属。“当年,有些战士担心家里人被敌军报复,可能留下了假的地址,但不论如何,我们也要坚持尝试。”张景宪告诉记者,尽管多数信件被退回,但坚持终有回响。2014年,首封来自山东临沂的回信,为张文禄烈士找到了家人。遗憾的是,烈士的母亲已离世半年,张景宪既欣慰又难过,他到烈士母亲的坟前叩首告慰:“英雄回家了。”

44位无名烈士与亲人“团聚”

“要和时间赛跑!”张景宪说,时间紧迫,自己早一点帮烈士找到家,烈士们就多一分“再见”亲人的可能。

17年来,张景宪的足迹遍布全国26个省市,行程超万里。他联合邮递员、志愿者、媒体等社会力量,形成全国寻亲网络。截至2025年4月,他已成功为44位烈士找到亲属,每段重逢都催人泪下。

2025年清明节前夕,张景宪为无名烈士擦拭墓碑。

“徐彦墩烈士牺牲时19岁,其母亲因思念哭瞎双眼,临终前拉着大儿子的手千叮万嘱,一定要找到弟弟。直到70年后,2016年,我们寄出的‘家书’让烈士终与家人‘团聚’。”张景宪回忆说。

“每年春节,他母亲都在桌上给他放一双筷子,觉得儿子早晚会回来团聚。”这是来自江苏的烈士王殿华的故事。当年,王殿华参军5个月后就牺牲了,母亲坚持找了他十几年,一直坚信他还活着。每年春节,母亲都会在饭桌上给他留一双筷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老人去世。

一个个“团圆”的动人情景,成为张景宪为烈士寻亲的不竭动力。他将这些年结识的热心人组织起来,成立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随着寻亲力量的壮大,该协会不仅为张和庄烈士陵园的烈士找到亲属,还在为更多的烈士寻亲。

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灯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对英烈精神的追寻永不停息!这些年来,张景宪一边自筹资金,一边争取政府支持,投入210余万元建设“红色基因传承馆”,复原战地医院场景,展示烈士事迹与寻亲历程,累计接待参观超20万人次。陵园与展馆成为红色研学基地,吸引青少年在此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如今,张景宪发起成立的菏泽市烈士寻亲志愿者协会已汇聚2000余名志愿者,联动全国多地,持续为更多无名烈士寻亲。

“他们为我们牺牲,我有责任帮他们寻亲,圆他们的回家梦。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完成这个心愿。”张景宪说,这件事不是他一个人在做,而是一群人在做,帮烈士寻亲的志愿者已遍布全国26个省市,大家牢牢拧成一股绳,传承英烈精神,为烈士的回家路点亮一盏永不熄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