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聊丨这种令人崩溃的眩晕感,竟和耳朵有关?

2025-04-06 14:04:00

清晨一个翻身,世界突然天旋地转‍

不经意间的抬头,眩晕感瞬间来袭

恶心、呕吐、眼球“地震”……

不敢动,根本不敢动!

注意啦️️️

这种眩晕的元凶

可能不是熬夜追剧的后遗症,

也不是低血糖在作怪,

而是和耳朵里的“它”有关——

耳石(不是耳屎哦!)

耳石藏在哪里?

为什么会患上耳石症?

一起来看本期科普~

本期科普嘉宾

李文妍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耳鼻喉科副主任

1、什么是耳石症?耳石在我们日常生活里有什么作用?

我是耳石,我的形状很像一颗小石头,是人类内耳中的碳酸钙结晶。正常情况下呢,我是住在人类前庭感受器中的耳石膜上。我的职责就是默默守护着人类的方向感,帮助感知和维持平衡哦~

说到耳石症,主要是由于我和我的耳石兄弟们突然“自由”了,又不幸迷路了,误入了半规管,当人类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就会到处乱跑,导致人类出现了短暂性眩晕发作及特征性眼震,从而影响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

2、耳石症的典型症状是什么?

耳石症的典型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短、动、床”,具体来说,就是这种眩晕感

发作持续时间很短,头部停止活动后,眩晕感持续多数不超过1分钟。但是当头部再次活动时,眩晕感可能再次发生。

会诱发眩晕的活动大部分与床️有关系,比如起床、躺下、翻身,当然其他一些比如低头、抬头的动作有时也会诱发眩晕感。

部分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

、冷汗等症状,少数患者甚至可以出现行走时的头昏沉和不稳感

3、耳石症的诱因有哪些?

创伤性因素:

头部外伤或近期进行过耳部/口腔/骨科等手术的人,容易出现耳石脱落的情况。

退行性改变:

耳石器官会随年龄增长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椭圆囊斑和球囊斑上的碳酸钙结晶代谢异常,增加耳石脱落风险。

钙代谢异常:

临床观察发现,骨质疏松患者及缺钙人群更易发生耳石症。钙质缺乏会减弱耳石与耳石膜之间的黏附力,使耳石更容易脱落。

其他因素:

前庭系统疾病:如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等。

不良生活习惯:长期卧床,室外活动减少,缺乏运动的人群。

4、耳石症会自行恢复吗?

耳石症具有一定的自愈性。

一方面,我们这一群耳石有一定概率会自己回家;另一方面,如果我是比较瘦小的耳石颗粒呢,是会被人类身体自行吸收的哦,从而使症状逐渐缓解。但这一过程通常比较缓慢,一般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反复出现眩晕的症状,这不仅会让患者感到紧张,还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所以仍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接受专业诊断,请医生安全地送我回家吧~

5、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耳石“离家出走”?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或过度劳累;适度增加户外活动,阳光是天然的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让耳石长得更牢固。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如久坐、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定时活动颈部,可以让脱落的耳石不容易聚集引发症状。

此外,适度进行瑜伽、太极等平衡训练,虽然不能直接预防耳石症,但可以增强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万一发生了耳石症,可以减轻不适感。

适量补钙: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牛奶、鸡蛋、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豆制品、坚果等富含钙的食物。同时保持适度日照,促进体内维生素D合成;中老年人群、绝经后女性或骨质疏松高风险者,建议监测骨密度,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控制基础慢性疾病:

注重“三高”管理,遵医嘱规范治疗,维持血压、血糖、血脂稳定。

1、耳石症是否会导致听力下降?戴耳机、掏耳朵会加重病情吗?

耳石症是一种常见的内耳疾病,通常不会引起听力下降或耳鸣等听觉症状。此外,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耳道清洁、耳机使用等行为仅涉及外耳道,一般不会对耳石症产生影响。患者无需过度担忧掏耳朵或佩戴耳机会加重病情。

2、耳石症患者在发病期间有哪些注意事项?

1)控制症状:耳石症的眩晕发作通常由头部位置变化触发。为减轻症状,患者应放慢动作速度,避免快速改变体位,尤其是躺下、起身或转头时,动作应尽量缓慢、平稳。

2)避免高危活动:眩晕发作时可能伴随平衡障碍,因此需避免危险行为,如高空作业、驾驶、游泳等,以防突发眩晕导致意外。

3)优化家居环境:保持地面干燥、防滑,减少跌倒风险。在床边、浴室等易摔倒区域增设扶手或防滑垫。夜间起床时建议开小夜灯,避免摸黑行走。PS:老年人更需谨慎!

3、耳石症患者可以在家自行复位吗?

首次发作的耳石症患者不建议在家自行复位。如果患者已经有过多次耳石症发作经历,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掌握了正确的复位方法,并能准确判断耳石脱落的类型和侧别,可以在家中尝试自行复位。但需要注意,会导致位置性眩晕的疾病并非只有耳石症,如果复位效果不好,应当立即就医。

4、复位治疗后,为什么还会感到头晕不稳?

耳石复位后,由于前庭系统需要时间重新适应平衡信号,部分患者在短期内(通常为1到2周内),仍可能有轻微的头晕、头昏和不平稳感。针对这种情况,可以进行一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增强内耳的平衡功能和稳定性。

5、康复后的患者,在恢复正常生活后,还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吗?

若患者在接受耳石复位治疗后症状仍反复发作,尤其是有多次复发史的情况,需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反之,若复位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且未再复发,则通常无需特殊随访。

本期支持: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栏目支持:市卫生健康委、上海市医学会科普分会

漫画支持:东方网文产

作者:小布医聊编辑部

来源: 上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