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大学生共同参与红色文化传承

2025-04-01 07:29:00

昨天,2025年“‘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启动,北京交通大学等7所新增高校参加授旗仪式。即日起至今年底,将陆续开展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书香行7个大类、26个项目的61项具体实践活动,推动首都高校人才培养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双向互动,面向大学生以文化人、以德树人。这是北京市连续第三年实施该行动计划,今年参与高校增至33所,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也加入了进来。

讲红色故事、创文化精品、感非遗体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将开展的7个大类活动中,“信仰行”通过参加榜样进校园讲实践、学生进基层宣讲等活动,让学子亲身体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红色行”包含“觉醒年代”研学行、“青春拍客秀”等项目,结合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视频我来拍、红色展览我来看,引导高校学生参与首都文化建设。“古都行”拟为高校学生参与文物研究、现场考古、博物馆研学搭建平台。“文艺行”包括“戏聚高校佳作有约”——精品演出进高校、“感悟光影之美”——影博校园行等项目,引导高校师生参与全市精品创作、影视文化创作等重点工作,共同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志愿行”将组织引导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党和国家重大活动、大型赛会论坛和首都文化建设。“园区行”包含“导师助教进园区”“最美园区体验行”“我为园区献一策”等活动。“书香行”则鼓励学子参与体验非遗技艺、走进实体书店、对话文化名家等活动。

首都文化新地标纳入活动路线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实施至第三年,今年参与高校增至33所,新增高校包括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及北京城市学院等民办高校和职业院校,预计将覆盖40万大学生,将有更多首都学子参与进来。

相比往年,今年的项目内容也更为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围绕理论研究宣传、红色文化研究与传播、历史文化活化与利用、文艺演出及创作、志愿服务、文化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书香京城”建设等多个方面,今年增设“基层思政创新实践”“考古发掘”“长城志愿者”“文博心航”等创新活动,更好地满足师生多元文化需求。活动策划设计了更多参与感体验感强、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形式,如增加影视文化展演、戏剧影视服装秀、文化骑行、诚信拍客节目录制等活动,并紧扣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策划举办主题歌会等重点活动等。

今年还增加了更多参与体验的文化新地标,如“生动实践面对面”项目将北大二院旧址、亮马河滨水空间、国家速滑馆、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等热门打卡点位纳入活动路线。“文艺行”结对院团也由去年的9个文艺院团提升至13个,新增评剧院、杂技团、木偶剧院、河北梆子剧团,丰富文艺品类。

数字建模打造长城修缮的“北大方案”

“‘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实施两年来,累计举办的2400余场各类活动覆盖高校学生数十万人次,开创了文化育人新格局,打造了立德树人的“北京样板”,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十件大事”。

仅过去一年,行动计划就结集汇编学生理论成果、红色文化研究文章300余篇,出版《守常文库》等一批著作,创意短视频430余部,中轴线相关文创设计400余件,文化产业园区建议491条,《天之骄子》等一批结对创排的学生文艺作品在曹禺剧场、北京艺术中心上演。

在昨天的启动仪式上,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宁琦介绍,该校“行走的思政课”将新生第一课开设在北大红楼、北京中轴线等地,由专家教授带队、马院博士随队,3000余名新生实地调研“五史”主题主线。历史学系、考古学院师生整建制投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修复工作中,运用数字建模技术打造了长城“研究性修缮”工作等遗产保护的“北大方案”。暑假期间,学校还组织7支实践团队、200余位师生奔赴平谷区,下乡进行为期28天的驻点实践,共开展14次助农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文/本报记者雷嘉

·现场·

“电影中的大思政课”现场开讲

“接诉即办”体现了什么样的北京效率和北京精神?昨天的启动仪式上,作为本年度“文艺行”的重要内容,“光影看首都:电影中的‘大思政课’”第一讲开讲。纪录电影《您的声音》总导演徐洁勤、主演刘缓等主创团队代表畅谈幕后创作故事,为33所高校学生代表上了一堂特别的思政课。

《您的声音》是以接诉即办为主题的纪录电影,近日刚面向全国公映。以北京“12345市民热线”为背景,聚焦世界超大城市治理的共性问题。“一年前的我还是一个‘接诉即办’小白。从调研、拍摄、剪辑到成片,这一年来的创作经历刷新了我对政府工作的认知。我们沉浸式地调研两个多月,密集走访100多位接诉即办相关的一线工作人员群众。”徐洁勤分享说。影片主演刘缓也是北京12345市民热线的一名热线话务员,她表示,影片把她们这些基层工作者和市民连在了一起,上映后不少市民打来电话说“心疼我们,给我们点赞”。

除了电影主创团队,在这堂“大思政课”上,一些师生代表也结合自身经历,以不同视角解析“接诉即办”蕴含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这堂课讲深讲透讲活。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魏楚元讲述的事例中,结合市民反映的胡同环境不佳的问题,该校师生在天桥地区打造胡同微花园、完成21处胡同环境小微更新项目,“让居民们收获家门口的幸福。”这既是师生们发挥专业知识、投身“接诉即办”,推进城市治理的一个缩影,也是该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的真实写照。

文/本报记者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