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安全有序

2025-04-07 07:01:00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数据跨境流动是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版图、提升全球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此前,上海自贸试验区数据跨境服务中心举行授牌仪式,《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4版)》正式对外公布。一系列创新举措,在明晰场景定义、降低企业合规成本等方面亮点显著,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提供了更精准的指引和更高效的服务,极大提升了企业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度。

目前,企业数据跨境流动依然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在法规政策层面,重要数据的判定与识别标准存在模糊地带。现行法律法规虽对核心数据、重要数据和一般数据的跨境流动作出了不同规定,但重要数据的定义较为宽泛和笼统,企业在判断自身采集的数据是否属于重要数据时,缺乏明确的参照依据,难以准确规划数据跨境流动的具体路径,无形中增加了合规风险。从技术与安全角度剖析,数据跨境传输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风险与技术限制,随时可能遭遇截获、篡改或非法访问,尽管加密等安全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风险,但无法杜绝安全隐患。有鉴于此,推动企业数据跨境流动实现高效合规发展,应从多方面精准发力。

在法规政策完善方面,相关部门应制定并发布重要数据认证相关指南,以清晰、明确的标准界定重要数据和非重要数据,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导。针对金融、贸易等重点行业,率先制定详细的重要数据目录细则,确保监管政策与重要数据识别工作能够同步更新。积极探索形成豁免申报数据出境的负面清单,按照数据重要程度进行逐级划分,明确不可豁免出境评估的具体场景。不在负面清单范围内的数据,经过正常审查后即可顺利出境,有效简化企业数据跨境流动流程。

在国际合作与规则制定方面,我国应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制定过程,坚定不移地秉持多边主义立场,坚决反对数字霸权与泛国家安全化行径,充分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积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数据跨境流动国际规则体系。加强政府间合作与对话,充分利用现有经济对话平台,搭建数据跨境流动国际合作与互信体系,构建多边对话平台,增进各国在数据治理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协调政策差异,为企业数据跨境流动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从技术与安全保障层面来看,企业需要加大在数据安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对跨境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源头上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对数据跨境流动的全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和严格监管,确保数据的来源和去向清晰可查。建立健全数据出境风险评估机制,构建体系化的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将数据全生命周期纳入监管范围。设立完备的数据出境风险评估指标,全面考量数据出境目的、范围、方式以及技术保护措施等多种因素。合理限缩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时限,加强事前辅导,切实提高企业的数据识别能力。此外,还应构建突发安全风险的恢复重建机制,制定完善的备份计划和恢复流程,并定期组织测试演练,全方位确保数据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