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7 16:56:00
陕西各地千方百计想新招、拓思路,就业服务有速度、有深度——
“春风”送岗情意浓
在宝鸡市总工会举办的“春送岗位”大型招聘会上,求职者在劳动法律监督服务岗亭咨询(资料照片)。
2025年西安工会主席直播送岗暨春季大型就业招聘活动现场(资料照片)。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现场(资料照片)。 照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月至4月正值春季招聘黄金期,全省各地“春风行动”“春送岗位”招聘会现场人山人海,工会云人才市场访问量激增,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专场活动一场接一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陕西各地千方百计想新招、拓思路,就业服务有速度、有深度,更具温度。
■ 扩岗再加力 暖“新”优服务
近年来,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蓬勃兴起,即时配送、寄递物流、网约出行、道路货运等行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和快递企业。这些企业成为新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
3月6日,在2025年陕西工会“春送岗位”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现场,京东物流等快递企业受到求职者青睐。
“薪资待遇怎么样?”“晋升渠道有哪些?”“招聘流程是什么?”“多久可以上岗?”……省交通运输工会主席唐煜弢、省国防工会副主席靳海斌、省建设工会副主席吴昊轮番向企业抛出问题。现场,188家企业提供快递员、线上主播等岗位8000余个;企业面试6019人次,与1841人达成签约意向。
与此同时,全省工会线上招聘活动启动,设置1个主会场和11个分会场,参会企业共计2301家。截至3月20日,活动线上累计提供岗位10.13万个,其中新业态岗位占到三分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和稳定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既是工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工会的权利与义务。”省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说。
宝鸡市总工会每年都会举行招聘活动。他们发现,有些新业态企业在招聘时亮出优渥的条件,但在签合同时履行不到位。招聘会前,宝鸡市总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组织公益律师,对参加招聘会的300多家企业进行劳动用工监督指导,重点督导求职者关注的就业歧视、“盲盒岗位”、虚假信息、口头合同、延长试用期等焦点问题,落实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关口前置”。
3月14日,宝鸡市总工会举办“春送岗位”大型招聘会,宝鸡市300多家企业提供了涵盖新业态等领域的5000多个就业岗位。
此次招聘会首次设置劳动法律监督服务岗亭,陕西永佳律师事务所6名公益律师,现场为求职者答疑解惑。
“代律师,我前两天在网上应聘了一家新业态企业。企业称,试用期半年,只发基本工资,这样是否符合规定?”招聘会现场,一位线上主播求职者向岗亭的法务律师代晋文求助。
“试用期可以只发基本工资,但是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同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代晋文说。
“没想到劳动法律监督服务岗亭这么受欢迎,效果超出预期。”宝鸡市总工会法律保障部部长张锋说。
■ 孩子“就好业” 了却心头事
对一个家庭来讲,孩子就业、就好业,是大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博士生刘松岩入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后,他父母悬着的心放下了。
近些年,延长石油自加压力,连续3年提高高校毕业生招聘人数,同时不断挖掘潜力,启动所属油田公司“三年千人”专业技术人员专项引进计划和集团公司电气仪表人才专项计划,前瞻性地开展人才储备。截至今年3月,延长石油已组织39场校园专场招聘会。
入职后,刘松岩先到油田公司杏子川采油厂见习了半年。其间,他通过跑现场,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目前,刘松岩已被正式分配到延长石油研究院勘探所。“过两天,我就去野外进行地质考察。”刘松岩说。
陕西国企纷纷以身作则稳就业。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陕西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去年秋季以来累计开展线下招聘会46场、线上招聘会70余场;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2025年通过扩岗增需、精准引才等系列举措,新增岗位60余个,其中70%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企业在雷达研制领域做好人才储备。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拓宽就业渠道。
今年3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25年春招进校园活动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拉开帷幕。招聘会现场设有政策宣传、职业规划、AI模拟面试、AI简历点评等特色服务专区及智慧就业专区,并首次设置青年求职能力实训营项目介绍专区。
在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全国信息通信与互联网行业2025届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选会上,110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8万余个,近2万名毕业生入场应聘。
3月26日,西安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西安市灞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举办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春季大型招聘会,15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5200余个。招聘会上的直播送岗活动,吸引1.5万人次收看。
今年,省教育厅将联合省内有关高校,举办分专业、分类别大型校园招聘会572场(含省级联盟招聘会14场)。其中,线下招聘会2月26日持续至6月25日,共271场;网络招聘会2月下旬持续至8月30日,共301场。
面对当前就业压力,陕西高校主动出击。每年招聘季,陕西多家高等院校的领导干部就会带队到专业对口单位,详细了解企业招聘计划和岗位需求,向企业推荐学生。
■ 零工在哪里 市场建哪里
近年来,零工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据统计,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达2亿人。陕西作为劳务输出大省,每年有许多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按照“零工聚集在哪里,站点就建设到哪里,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的思路,陕西各地结合重点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和传统马路零工聚集地,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行相结合,按照统一建设目标、统一场所名称、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服务功能的“四统一”标准,积极推动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一家公益性零工市场。
眉县城西零工市场人员大多来自县城、乡镇及邻县,求职意向主要集中在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的田间管理及搬运、家装、包装、家政等方面。
2024年以来,为满足群众求职需求,眉县城西零工市场打造规范管理、环境优美、高效服务、群众满意的零工之家,彻底改变了以前自发形成的马路劳务市场的无序状况。
陕西还依托“秦云就业”服务系统,开设零工服务专区。西安、宝鸡、渭南、汉中、铜川等地积极开发零工服务微信小程序、APP,常态化发布各类岗位信息。“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随时随地都能找到工作。”铜川市灵活就业人员王飞表示。
“我家有小孩需要照顾,想找个离家近的工作。”3月31日一大早,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刘文文来到社区的零工驿站。她把感兴趣的岗位信息拍照记录下来,准备一一联系。
目前,西安市碑林区、灞桥区等地采取“固定站点+流动服务”模式,创新设立“零工市场服务点”及“零工驿站”。碑林区通过就业登记、法律咨询、权益保障等六大服务,规范零工市场运行;灞桥区依托“就业指导工作室”,开展职业能力测评与精准岗位匹配,帮助灵活就业人员实现稳定就业。
今年50岁的魏峰,以前在建筑工地务工,参与过陕西多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我年龄大了,工地的活干不动了,也不懂技术,就想着到零工市场找个活儿。”他说。
在2025年陕西工会“春送岗位”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现场,魏峰一眼就看到了零工市场专区。这里提供保洁、理货员、导购、帮厨、骑手等12类500多个零工岗位,可以“一次登记,多岗适配”。魏峰立刻报了名。
在招聘会现场,魏峰还有意外收获。他了解到,省总工会联合企业组织开设汽修、家政、造型设计、健康护理、手工编织、无人机驾驶、中医理疗等技能培训课程。培训结束后,可直接进入相关企业人才库,获得推荐上岗入职的机会。(记者 郭军)
记者手记 | 深挖就业“蓄水池”
春日的陕西,一场场招聘会火热举行。无论是人社部门教育部门举办的校园招聘会、各级工会举办的线上线下招聘会,还是国企挖掘岗位潜力连年增长的招聘人数,都让人真切感受到:稳就业是党和政府最大的牵挂、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
近些年,新业态与零工经济开辟了就业“新蓝海”。京东物流等企业在招聘会上的“门庭若市”,印证了年轻人对灵活就业的认可。陕西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让“马路劳务大军”告别日晒雨淋,走进了零工驿站。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破解了零工市场的无序难题,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注入活力。在满足就业的同时,工会的劳动法律监督服务岗亭、零工市场的规范化建设、技能培训的定向输送,也将就业的“蓄水池”逐渐升级为“安心池”。
近年来,国企积极响应国家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号召,实施就业引领行动,充分挖掘岗位潜力,把当前用人需求与超前储备人才结合起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进一步提升国企引才聚才能力。与此同时,为抢抓春季招聘黄金期,高校领导干部带头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多措并举挖掘岗位信息,助力学生与企业双向奔赴。
当前,陕西就业工作已从“保数量”向“提质量”迈进。未来,如何进一步推进政策落地,如何以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就业,如何构建全生命周期职业服务体系,应是各级各部门持续探索的方向。(郭军)
链接
2024年,陕西实施17条稳就业、8条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43.45万人。
截至2024年底,陕西建设“秦云就业”一体化服务系统,开发求职招聘、技能提升、劳动维权、创业贷款等13个业务板块、166个系统功能,同步建成全省集中的就业信息资源库和就业信息平台。
近5年,陕西工会连续开展“春送岗位”就业服务活动。其中,省总工会开展现场招聘、网络招聘、直播送岗活动45场,累计组织企业8539家,提供就业岗位23.58万个。全省各级工会累计举办各类就业服务活动2800余场,服务群众183.21万人次,为广大求职者和用工企业搭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