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字形”屋顶到数字孪生——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的科技与文化密码

2025-04-18 12:08:00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航站楼,通过屋顶泛光反射的方式来实现室内采光。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航站楼内,穹顶玻璃和幕墙玻璃主要采用透光率最佳的超白玻,每块玻璃都有独特的角度。

“空中丝路”绘新景,打造开放新引擎。乌鲁木齐,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今站在向西开放的前沿,这座城市迎来新的机遇。

4月17日起,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转场试运行。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航站区于2019年10月开工,是新疆民航建设史上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有哪些亮点和特色?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牵头承建单位——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相关负责人。

丝路天山 建筑美学里的文化叙事

4月17日,还没抵达北航站区航站楼,记者便看到连绵起伏的屋顶在蓝天白云掩映之下“展翅欲飞”,气势恢宏。

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总工程师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说,航站楼造型以“天山”为主题,结合“丝路”灵感,与远方的山川地貌和谐相融,展现了新疆独特的自然风貌与文化底蕴。

航站楼呈“山”字形,屋面的三个起伏隐喻“天山”,屋顶上设置了层层掀开的天窗,在给室内带来均匀柔和采光的同时,形成了丝带飞扬般的灵动效果。整体造型兼有天山的巍峨大气和丝绸的柔美飘逸,诠释了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作为“空中丝路”重要枢纽的地位。

步入航站楼大厅,开阔明亮的空间让人眼前一亮。米白色的吊顶波浪起伏,如一条丝带飘动在上空。环顾四周,航站楼融合了艾德莱斯绸飘带造型、天池、石榴籽、玫瑰花等多种新疆特色元素,让人沉浸在新疆的文化魅力之中。

5万吨钢骨 撑起造型独特的屋盖

北航站区航站楼项目钢结构屋盖体量大,总用钢量达5万吨。

麦麦提明・图尔迪麦麦提说,尤其是在钢结构提升阶段,面对航站楼屋盖造型独特、屋盖桁架构件形式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用钢量大、加工制作难度大等挑战,项目利用BIM技术对屋盖提升进行模拟,分析提升中屋盖变形、杆件应力、提升架承载力等核心数据,进行数字化预拼装。

建设过程中,508名技术工人紧密协作,148台大型机械设备有序运转,历时480天,累计12次提升,精准、安全、高效地将屋盖提升到设计标高。

三星绿色建筑 设计能耗低于同等规模机场的80%

在北航站区施工过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项目以标准化建设为基础,将绿色施工与文明工地创建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该项目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能耗低于同等规模机场的80%。

走进主楼的出发层,能看到侧窗形式的巧妙设计,侧向天窗将柔和的光导入室内,同时将热挡在室外,结合可开启的屋顶侧窗,上下贯穿的中庭能够有效地起到拔风作用。

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项目经理于江说,楼内结合本土植物打造绿色生态景观,有效改善了室内微气候,车库顶部结合覆土式景观,为车道边繁忙的交通环境提供了“绿肺”。

25个标准足球场 每一毫米都要精准

北航站区航站楼采用“主楼+三指廊”构型,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含夹层)。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超过了现有的T1、T2、T3航站楼的面积总和,相当于25个标准足球场面积。顶部由9个构造层组成的新型复合屋面体系,安装工序多达18道。单是其中的屋面支撑系统,就得安装2万多个檩托、5万多根檩条,每一个部件的安装位置和角度都必须精确无误,否则将影响整个屋面的稳定性和美观度。

数字孪生 为机场打造“虚拟双胞胎”

北航站区航站楼项目建设涉及结构建筑、机电、行李系统、钢结构、幕墙、消防、精装修等多个专业。

北航站区航站楼是乌鲁木齐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也是全疆首个BIM全专业正向设计工程,通过打造“BIM+GIS”(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孪生机场,进行机场建造运营一张图搭建,通过三维立体信息及地理信息,形成电子沙盘,为机场智慧运营打牢基础。

哪个位置该铺设管道?水电线路该如何设计?超长航站楼如何控制变形量……在机场建造运营这张可感知的图上都能找到“答案”。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地理信息数据、BIM基础数据、工程建设数据、时空位置数据和运行时序数据,并预想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管理人员可通过这个动态“大脑”查看具体建造、管理情况。

以柔克刚 橡胶支座可“吃掉”80%地震能量

项目结构类型多、工期紧、模式新、工艺复杂、现代化程度高,针对这些特点,中建八局的建设者们研究出了大体量大面积高填方道基沉降及结构监测技术、新疆戈壁料再生低造价混凝土技术、超长混凝土结构变形、大跨度波浪形双曲面钢屋盖变形控制及监测技术等多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面对超长的主体结构,再加上严寒酷热天气,如何控制材料因热胀冷缩而带来的变形量是个难题。工程采用了减震、隔震技术,通过在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增加隔震层,安装橡胶隔震支座,起到与地面的软连接,把地震80%左右的能量抵消掉;通过大跨度超长结构变形控制关键施工技术可消除95%以上的隔震支座施工变形,有效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

光影律动 会呼吸的航站楼“以光代灯”

在航站楼大厅内,尽管没有看到耀眼的灯光,却十分明亮。原来,航站楼综合考虑采光、结构、功能等需求,通过屋顶泛光反射的方式来实现室内采光,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项目通过LED投光灯重点打亮挑檐结构与长雨棚,形成室内外光影联动的视觉效果。挑檐与雨棚的错落层次创造出雪山群峰的光影律动,配合室内透光设计,构建出通透开放的光环境体系,让旅客在流动的光影中感受空间美学与出行体验的统一。

中建八局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北航站区项目安装经理黄俊杰说,项目运用智慧运维平台、覆盖全空间的机电设备网及电力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等智能化子系统,构建起了覆盖航站楼全空间的智慧化管理体系,为机场能源管理、设备运维、旅客服务等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

文/全媒体记者王媛媛 李凯 王艳红 郭玲 牟敏 贾梦妍

图/全媒体记者边兰兰 石磊 陈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