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元一箱的牛奶被卖到6000元?整治坑老陷阱需动真格出重拳

2025-04-07 14:05:00

电商平台上仅售200元一箱的牛奶,被绵阳“正沃大荒岁月”门店以6000元一箱的价格推荐给中老年人?近日,该门店通过讲座诱骗老年人购买高价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被市民举报。3月25日,四川绵阳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问政四川网络平台回应表示,初步认定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根据现场检查情况,游仙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决定对其立案调查。(据4月6日澎湃新闻)


据市民投诉所述,涉事门店的行径十分恶劣,而且已经形成了“套路化”流程。他们先以“免费早餐”“健康讲座”为诱饵吸引老年人聚集,再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含人造蛋白”的灵丹妙药,利用老年人极度关注健康、信息不对称的特点高价售卖。不少家庭因此受骗金额高达五位数,严重损害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即便有家人发现价格异常进行举报,很多老年人却因为被话术“洗脑”而不愿相信产品存在问题,反而与家人产生了矛盾纠纷,可见这种有组织、有预谋的坑人手段,危害何其深远。


市场监管部门初步认定该公司涉嫌虚假宣传并决定立案调查,这是必要的举措,但如果对这种行为仅按虚假宣传处理,力度可能远远不够,很可能只是“隔靴搔痒”。虚假宣传只是这类“坑老陷阱”的表象,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利益链条和违法违规行为。比如,该门店可能存在价格欺诈,以远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取暴利;还可能存在非法集资的风险,通过高额回报诱导老年人不断投入资金。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类似“专坑老年人”的消费陷阱,多年来屡打不绝,就是因为监管和执法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处罚标准与违法收益相比,存在明显的失衡,依据相关法律,虚假宣传最高罚款200万元,并可吊销营业执照。但相比动辄数万的单笔诈骗金额和庞大的受害群体,这样的违法成本是否足以震慑不法分子,是否足以让蠢蠢欲动者引以为戒,的确让人心存疑问。


二是,防治刑罚与行政处罚之间存在空档,联合监管机制还存在很多漏洞。不少类似案件其实已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却因取证难、认定难等原因未能进入刑事程序,案件执法中往往涉及市场监管、公安、民政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九龙治水”的监管盲区。以此案为例,绵阳市场监管局的回应中虽提到“专项检查”和“经营者约谈”,但若缺乏后续的雷霆手段,全面的市场排查,恐怕治标不治本。


要真正整治坑老陷阱,需要多管齐下、动真格、出重拳。在法律层面,应推动司法解释明确将针对老年人的系统性价格欺诈纳入诈骗罪范畴。对于虚假宣传、价格欺诈、非法集资等行为,要制定更为严格的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让不法分子不敢轻易触碰法律红线;监管层面要注重防患于未然,所有针对老年人的集中式营销活动都应提前报备,加强对类似活动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坑老行为。更重要的是建立黑名单共享机制,让违法商家“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究其根本,要让老年人更善于识别陷阱、躲避陷阱、举报陷阱。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加强对老年人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老年人普及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提高他们的防骗意识。要发挥家庭和社区集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陪伴,让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减少被不法分子利用的可能性。


老年人的钱袋子连接着财产权益、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每一次“坑老陷阱”的阴谋得逞,消耗的都是宝贵的社会诚信。虽然彻底整治“坑老陷阱”必然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唯有从每一个个体案件入手,让法律“牙齿”更锋利、让监管“防火墙”更牢固,才能彻底铲除“坑老陷阱”滋生的土壤,守护好“夕阳红”的消费安全。


来源:极目新闻(评论员: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