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开设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

2025-04-11 16:44:00

为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满足肥胖人群对科学减重的迫切需求,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推出中西医协同MDT体重管理多学科诊疗体系,开设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通过整合内分泌科、儿科与治未病科、健康查体科优势,实现多科协同,融合中医整体调治与现代医学精准干预,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可持续的减重方案,助力实现“瘦身”与“健康”的双重目标。

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开诊日期:4月17日,每周四上午9:00-11:00.(限号10人)

门诊地址: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楼3层东区治未病科

咨询电话:0531-58261138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超重和肥胖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肥胖增加社会经济成本,造成劳动力效率下降、医疗资源挤占及家庭经济负担加重。为此,国家政策明确要求构建多学科协作的体重管理模式,通过开设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强化膳食调整、运动规划等生活方式干预,整合中西医技术优势,重点推行未成年人及成年人肥胖干预,以科学防控降低肥胖相关疾病负担——这既是个人健康管理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打破传统“单纯减重”模式

体重管理多学科(MDT)门诊打破单科室诊疗的局限,整合内分泌科、儿科与治未病科、健康查体科优势,实现多科协同。联合门诊以膳食调查分析、人体成分检测、代谢指标动态监测为核心评估手段,针对BMI超标成人、青少年、产后及代谢性疾病患者等群体,由多学科专家协同制定个性化方案。

(1)内分泌科提供代谢调控与并发症防治。

(2)儿科聚焦青少年骨龄发育适配减重目标。

(3)治未病科运用“未病先防”理念开展节气调养与体质干预。

(4)健康查体科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量化评估体脂率、内脏脂肪指数等核心指标。

发挥中医优势兼容多学科技术支持

(1)中医适宜技术靶向应用

发挥中医特色诊疗优势开展多项适宜技术,例如穴位埋线:通过可吸收线体持续刺激,调节胃肠激素,抑制食欲并促进代谢,疗程间隔2周,持续效果显著。再如脐灸疗法、砭石灸与拔罐、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特色小儿推拿等。其中小儿推拿尤其针对未成年人肥胖有独特优势,运用儿推揉腹、捏脊等手法促进肠道蠕动,结合“运八卦”“清胃经”等手法平衡脾胃功能,安全无创,易于接受。

(2)现代医学评价精准分层

包含代谢评估、动态监测(构建“院内精准复诊+院外实时追踪”双轨监测体系)、标准化院内复诊(动态监测体重、体脂率、腹围、血脂、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并通过体脂分布超声评估内脏脂肪面积变化)。

(3)未成年人“生长适配型”减重

强调生理干预与中医特色融合:通过骨龄评估制定不影响身高的减重速率,联合穴位埋线、穴位贴敷、小儿推拿、中药汤剂等特色疗法调节青春期激素紊乱。

(4)成人“并发症防控”体系的建立

慢病管理如代谢综合征管理:对合并高血压者,采用“以脉治脉”针刺法辅助降压;糖尿病患者联合中药熏蒸改善下肢循环,预防糖尿病足;多维度防止减重过程中并发症的出现。采取防反弹策略:通过“节气药膳+动态营养指导+个性化体质调理”三维联动,制定个性化调养方案,确保减重成果可持续。

(5)中西医结合协同创新

将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技术与司美格鲁肽注射、二甲双胍口服结合,实现抑制食欲、增强GLP-1效应,实现“1+1>2”协同、安全减重。

(6)创新路径与效果保障

门诊制定分阶段目标管理方案:减重期(0-3月)、巩固期(4-6月)、维持期(7-12月)。同时,多维度评价:除体脂率、腰臀比外,采用《中医体质分类量表》评估痰湿/气虚转化度,结合《家庭饮食环境评分表》量化行为改善,形成“生理—心理—社会”三维疗效报告。

传承与创新共创健康新宏图

本体系通过中医适宜技术的精准应用与现代医学的客观量化结合,既保留“因人施治”的个体化优势,又具备标准化可复制的科学路径,为不同年龄段肥胖患者提供“绿色、安全、可持续”的减重解决方案。我院将继续优化中西医协同减重路径,深化代谢疾病慢病管理、创新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的前沿技术应用,并开展社区肥胖筛查与科普宣教,通过临床数据积累完善标准化方案,让“绿色减重”惠及更广泛人群,助力健康中国行动。

记者:苏珊 通讯员:叶小娜 编辑:陈彤彤 校对:汤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