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年是指的哪一天(阳历年、阴历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4-12-03 08:09:07  作者: 身王食福 


阳历年对应于阴历年,即公历新年,其实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西历年。是按地球绕太阳转动的规律确定的历法,世界通用,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

最早的确立日期为公历的1月1日,这就是最早的年,即(元旦文化)。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是“日子”,元旦即“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旦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追本溯源,阳历年,不能说西方独有的,但是被西方完善的一种历法,本源是古罗马时期的“儒略历”。公元前46年,古罗马的皇帝凯撒,制定并颁布了“儒略历”,开始在罗马全境实施。在这部历法中,把1月1日这一天,确定为新一年的开始。这就是西历年的开端。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定为一年。共365天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四年的2月里,有个闰年,闰年的2月有29天。

因为这部历法,相对比较易于计算,所以被欧洲各国普遍采用。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的在全球的扩张,阳历年被带到了全世界,成为大多数国家使用的历法,可以说,是世界历法的(标准本)。

那么有了阳历年,一定会有阴历年。阴历全称“太阴历”或“纯阴历”。阴历是根据月亮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因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所以称为“太阴历”,简称“阴历”。因为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所以为了算起来方便,阴历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月,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一年共有365天左右。


阴历全年分12个月,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单数为大月,每月30天;双数为小月,每月29天。为什么不像公历那样设置为28天或者31天呢?因为月相平均变化周期是29.5306天,要在这个数字左右晃,又要保证天数为整,所以每月是29天或30天。

现今通行的农历,将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平年一般为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1天,闰年岁长则加一个月为383—385天。

中国的历法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习惯上叫“阴历”,旧称“夏历”或“旧历”,实际不准确的。中国的传统历法是一种特殊的阴阳合历,通过置闰,兼顾了朔望月、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关系,确保了任何一个历月的每一天,都具有对应的月相意义,如大年初一,中秋十五,都保证月圆的节日仪式感;又能保持历年的四季与实际季节的一致,对应上太阳的24节气。

所以说,中国历法兼顾了太阳和太阴的运行规律,是使用先进的天文数据和理论编制的历法,不仅科学精确,还具有文化意义。因此民间习惯称它为“阴历”,是一种知识误区。有人成为“农历”,也稍好些。倒是老外的称谓更加准确:(“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

只是这些年,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文化影响力扩到了西方的地盘,一些敏感的西方政客开始忌讳使用“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中国的春节拜年语,不再使用“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而是用“阴历年”(Lunar New Year)的来代替。西方政客“改弦更张”,说明中国在文化软实力的输出,不符合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显然要打压“中国年”(Chinese New Year)。

与西方的“冬至年”文化不同,我们的春节文化是(“立春年”)。大家知道,古代的24节气,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的,而不是从立春开始的。这种按照“天气”排序的年首观念,是全世界的惯例,而圣诞节就是一个冬至年。我们最早过的年也是在“冬至”这一天。那么,为什么要把“年”从“冬至”搬运到了“立春”呢?

这就是中国的阴阳文化价值观在起作用,中国古人认为,“年”就是“阴阳交替”的开始。现在我们用的24节气是以立春为起点,这是从(地气)算起的。虽然阳气的起点起于冬至,但此时地气还没有转暖,阳气才刚刚萌动,还没有跟上。古人将天气的转化比作成一匹马,所以有天马行空,白驹过隙的说法。而将地气比作一头慢吞吞的老牛。地气的变化要比天气慢三个节气,所以阳气在冬至时开始升腾萌动,但春天要等立春的时候才能来临。中国是个农业民族,春天的农事活动是一年最重要的生产仪式,“一年之计在于春”,对“立春”定位和认同逐渐超越了冬至。

到了汉代,为了接地气,适应农业生产,过年就改到了立春节气的日子,后来为了好记,图个吉利,改为立春前后的初一。因为初一的月亮很圆,符合中国人(“圆满”)文化的愿望,是为大年初一。

中国古人很看重冬至的阴阳交替,认为一年新的阳气开始萌芽;冬至的首次阳气是一年的“元气”,而元气是人体生命最初的气,非常珍贵,必须呵护好。就像母羊生产之后产出的“初乳”一样,都是“初心之物”,所以,古代贵族有在冬至吃(人参)大补元气,喝羊奶滋养元气的习俗。

既然全世界都通用阳历年,而且阳历年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独有产物,而且阳历年还是世界历法的标准本。所以,我们也必须过好阳历年。虽然手机不是华为的首创,但是不影响华为要做世界手机的老大。文化也是如此,不要把“阳历年”贴上西方的标签,我们中国人就是要把“阳历年”赋予我们中国文化,把我们中国的美食仪式感,唐诗宋词仪式,输出到“阳历年”里,输出到世界各国,让世界各民族体验到中国人参文化、中国美食文化、中国诗词文化独有的魅力。